|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 一、选题背景 | 第9页 |
| 二、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一)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 | 第13页 |
| (二)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慈善信托监察人制度概述 | 第14-25页 |
| 一、信托及慈善信托的概念 | 第14-15页 |
| 二、慈善信托监察人的概念及地位 | 第15-17页 |
| (一)慈善信托监察人的概念 | 第15-16页 |
| (二)慈善信托监察人的地位 | 第16-17页 |
| 三、慈善信托监察人制度设立的价值 | 第17-19页 |
| (一)慈善信托监察人制度的设立有利于确保慈善信托财产增值 | 第17页 |
| (二)慈善信托监察人制度的设立有利于受托人更好地履行信托义务 | 第17-18页 |
| (三)慈善信托监察人制度的设立能够使受益人的利益得到保障 | 第18页 |
| (四)慈善信托监察人制度的设立有利于慈善信托业健康发展 | 第18-19页 |
| 四、慈善信托监察人的设立及变更 | 第19-25页 |
| (一)慈善信托监察人的设立 | 第19-21页 |
| (二)慈善信托监察人的变更 | 第21-25页 |
| 第三章 慈善信托监察人的权利义务及责任 | 第25-32页 |
| 一、慈善信托监察人的权利 | 第25-28页 |
| (一)慈善信托监察人对慈善信托事务处理情况有知情权 | 第25-26页 |
| (二)慈善信托监察人对受托人不当执行信托事务的撤销权 | 第26页 |
| (三)慈善信托监察人享有起诉权 | 第26-27页 |
| (四)慈善信托监察人有获得报酬请求权 | 第27-28页 |
| 二、慈善信托监察人的义务 | 第28-29页 |
| (一)遵守诚实守信的义务 | 第28页 |
| (二)不能滥用监察权的义务 | 第28-29页 |
| (三)慈善信托监察人应向民政部门报告职务执行情况的义务 | 第29页 |
| 三、慈善信托监察人的责任 | 第29-32页 |
| (一)慈善信托监察人滥用职权的责任 | 第30页 |
| (二)共同慈善信托监察人的连带赔偿责任 | 第30-32页 |
| 第四章 慈善信托监察人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2-39页 |
| 一、慈善信托监察人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2-36页 |
| (一)关于慈善信托监察人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32-33页 |
| (二)我国对慈善信托监察人制度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 | 第33-34页 |
| (三)实践中对慈善信托监察人的作用不够重视 | 第34-36页 |
| (四)监察人的监察权与其它监督主体的监督权存在冲突 | 第36页 |
| 二、原因分析 | 第36-39页 |
| (一)对慈善信托监察人制度缺乏正确的认识 | 第36-37页 |
| (二)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法律文化存在差异 | 第37-38页 |
| (三)慈善信托监察人制度在我国的发展较晚 | 第38页 |
| (四)慈善信托监察人与民政部门等多个监督主体的存在 | 第38-39页 |
| 第五章 慈善信托监察人制度的完善 | 第39-50页 |
| 一、加强立法与完善监察人任职条件 | 第39-45页 |
| (一)加强关于慈善信托监察人制度的立法 | 第39-42页 |
| (二)完善慈善信托监察人的任职条件 | 第42-45页 |
| 二、加强慈善信托监察人制度理论研究 | 第45-46页 |
| 三、关于慈善信托监察人的监督作用 | 第46-48页 |
| 四、明确规定监督权冲突的解决方式 | 第48-50页 |
| 结语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