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1-16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2.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2.2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线损管理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1 国外线损管理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3.2 国内线损管理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线损的基本概念及影响线损的因素 | 第16-26页 |
2.1 线损的基本定义及分类构成 | 第16-17页 |
2.1.1 线损的基本定义 | 第16页 |
2.1.2 县供电企业在线损管理中常用的几种线损率 | 第16-17页 |
2.1.3 电网中线损的主要构成 | 第17页 |
2.2 配电网线损的构成和分类 | 第17-19页 |
2.2.1 由损耗不同特性进行分类 | 第17-18页 |
2.2.2 按损耗性质进行分类 | 第18-19页 |
2.3 配电网线损产生的原因 | 第19-20页 |
2.3.1 线路损耗技术方面的原因 | 第19-20页 |
2.3.2 线路损耗在管理方面的原因 | 第20页 |
2.4 理论线损的计算方法 | 第20-25页 |
2.4.1 均方根电流法 | 第20-21页 |
2.4.2 平均电流法 | 第21-22页 |
2.4.3 等值电阻法 | 第22-23页 |
2.4.4 电压损失法 | 第23-24页 |
2.4.5 台区损失率法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韶关地区电网现状及线损状况 | 第26-47页 |
3.1 韶关地区社会发展概况 | 第26-33页 |
3.1.1 韶关地区自然概况 | 第26页 |
3.1.2 韶关地区区域竞争优势 | 第26-27页 |
3.1.3 韶关地区电网现状 | 第27-33页 |
3.2 韶关地区线损情况(以韶关乳源县数据为例) | 第33-41页 |
3.2.1 线损理论计算范围统计 | 第33-36页 |
3.2.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6-41页 |
3.3 影响韶关地区线损主要因素 | 第41-46页 |
3.3.1 基础资料管理问题 | 第42-43页 |
3.3.2 电网元件及运行管理问题 | 第43-44页 |
3.3.3 计量管理问题 | 第44-45页 |
3.3.4 小水电管理问题 | 第45-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配网降损措施分析 | 第47-70页 |
4.1 韶关地区配网降损实施措施 | 第47-55页 |
4.1.1 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轮换高耗能变压器 | 第47-48页 |
4.1.2 农村地区合理选择导线截面 | 第48-49页 |
4.1.3 偏远地区增加无功补偿 | 第49页 |
4.1.4 新建 10kV线路改善供电线路实现小水电分离 | 第49-51页 |
4.1.5 在韶关地区增加 35kV简易变电站布点 | 第51-55页 |
4.2 在现有 10KV线路加装调压装置 | 第55-62页 |
4.3 降低配电网线损的管理措施 | 第62-68页 |
4.3.1 线损四分管理 | 第64-65页 |
4.3.2 韶关低压线路三相负荷不平衡的调整治理措施 | 第65-66页 |
4.3.3 加强计量统计管理 | 第66-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件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