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引言 | 第11-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2.1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第12-14页 |
1.2.2 农业气候适宜度的研究 | 第14-15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4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6-18页 |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18-23页 |
2.1 数据来源 | 第18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8-23页 |
2.2.1 气候适宜度模型 | 第18-20页 |
2.2.2 气候倾向率 | 第20-21页 |
2.2.3 反距离权重插值(IDW) | 第21页 |
2.2.4 EOF分析 | 第21-22页 |
2.2.5 小波分析 | 第22-23页 |
3 研究区概况 | 第23-25页 |
3.1 自然环境概况 | 第23页 |
3.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3-25页 |
4 近60年辽西地区玉米气候适宜度时空演变特征 | 第25-39页 |
4.1 气候适宜度时间变化特征 | 第25-27页 |
4.1.1 全生育期 | 第25-26页 |
4.1.2 各生育期 | 第26-27页 |
4.2 气候适宜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27-31页 |
4.2.1 全生育期 | 第27-29页 |
4.2.2 各生育期 | 第29-31页 |
4.3 基于EOF和小波变换的综合气候适宜度时空演变规律 | 第31-37页 |
4.3.1 全生育期 | 第31-33页 |
4.3.2 各生育期 | 第33-37页 |
4.4 玉米全生育期综合气候适宜度区划 | 第37-39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39-42页 |
5.1 结论与讨论 | 第39-41页 |
5.1.1 结论 | 第39-40页 |
5.1.2 讨论 | 第40-41页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