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型钢桁架节点设计分析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1.1 桁架的分类 | 第7-8页 |
1.1.2 研究的必要性 | 第8页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8-19页 |
1.2.1 钢结构桁架节点板的强度计算方法 | 第9-15页 |
1.2.2 钢结构桁架节点板的稳定计算方法 | 第15-19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1.4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节点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2-29页 |
2.1 有限元法简介 | 第22-23页 |
2.2 节点板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3-28页 |
2.2.1 节点计算简图的确定 | 第23-24页 |
2.2.2 计算简图中参数的确定 | 第24-25页 |
2.2.3 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5-28页 |
2.3 算例分析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典型上弦节点受力分析 | 第29-48页 |
3.1 上弦节点的载荷和尺寸 | 第29-30页 |
3.2 试件T8A~T8C 计算结果 | 第30-34页 |
3.2.1 试件T8A 分析结果 | 第30-31页 |
3.2.2 试件T8B 分析结果 | 第31-33页 |
3.2.3 试件T8C 分析结果 | 第33-34页 |
3.3 试件T10A~T10C 计算结果 | 第34-38页 |
3.3.1 试件T10A 分析结果 | 第34-35页 |
3.3.2 试件T10B 分析结果 | 第35-37页 |
3.3.3 试件T10C 分析结果 | 第37-38页 |
3.4 试件T12A~T12C 计算结果 | 第38-42页 |
3.4.1 试件T12A 分析结果 | 第38-39页 |
3.4.2 试件T12B 分析结果 | 第39-41页 |
3.4.3 试件T12C 分析结果 | 第41-42页 |
3.5 计算分析与总结 | 第42-48页 |
3.5.1 节点板塑性破坏原理与应力分析 | 第44-45页 |
3.5.2 节点板强度计算的推荐方法 | 第45-47页 |
3.5.3 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典型下弦节点受力分析 | 第48-67页 |
4.1 下弦节点的载荷和尺寸 | 第48-49页 |
4.2 试件P6A~P6C 计算结果 | 第49-53页 |
4.2.1 试件P6A 分析结果 | 第49-50页 |
4.2.2 试件P6B 分析结果 | 第50-52页 |
4.2.3 试件P6C 分析结果 | 第52-53页 |
4.3 试件P8A~P8C 计算结果 | 第53-57页 |
4.3.1 试件P8A 分析结果 | 第53-54页 |
4.3.2 试件P8B 分析结果 | 第54-56页 |
4.3.3 试件P8C 分析结果 | 第56-57页 |
4.4 试件P10A~P10C 计算结果 | 第57-61页 |
4.4.1 试件P10A 分析结果 | 第57-58页 |
4.4.2 试件P10B 分析结果 | 第58-60页 |
4.4.3 试件P10C 分析结果 | 第60-61页 |
4.5 计算分析与总结 | 第61-67页 |
4.5.1 节点板塑性破坏原理与应力分析 | 第63-64页 |
4.5.2 节点板强度计算的推荐方法 | 第64-66页 |
4.5.3 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5.1 结论与建议 | 第67-68页 |
5.2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