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9页 |
1.1 水滑石简介 | 第12页 |
1.2 类水滑石化合物 | 第12-20页 |
1.2.1 类水滑石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 第12-13页 |
1.2.2 类水滑石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 第13-16页 |
1.2.3 类水滑石化合物的性质 | 第16-18页 |
1.2.4 类水滑石化合物的应用 | 第18-20页 |
1.3 类水滑石复合氧化物 | 第20-24页 |
1.3.1 类水滑石复合氧化物的制备 | 第20页 |
1.3.2 类水滑石复合氧化物的性质 | 第20-22页 |
1.3.3 类水滑石复合氧化物的应用 | 第22-24页 |
1.4 我国水环境现状 | 第24页 |
1.5 腐殖酸简介 | 第24-28页 |
1.5.1 腐殖酸的特征和性质 | 第25-26页 |
1.5.2 腐殖酸的危害 | 第26-28页 |
1.6 本课题目的及意义 | 第28-29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9-3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9-30页 |
2.1.1 实验药品 | 第29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9-3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0-33页 |
2.2.1 镁铁类水滑石的制备 | 第30页 |
2.2.2 镁铁类水滑石复合氧化物的制备 | 第30页 |
2.2.3 表征方法 | 第30-31页 |
2.2.4 腐殖酸溶液的配制及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1-32页 |
2.2.5 去除效果实验方法 | 第32页 |
2.2.6 吸附热力学研究 | 第32页 |
2.2.7 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32页 |
2.2.8 镁铁类水滑石复合氧化物的记忆效应研究 | 第32-33页 |
第三章 镁铁类水滑石的合成及其对水中腐殖酸的去除效果 | 第33-45页 |
3.1 镁铁类水滑石的合成及表征 | 第33-39页 |
3.1.1 pH对于镁铁类水滑石合成结果的影响 | 第33-34页 |
3.1.2 n(Mg)/n(Fe)对样品的形貌影响 | 第34-35页 |
3.1.3 制备时盐碱溶液滴加顺序对样品形貌的影响 | 第35页 |
3.1.4 镁铁类水滑石晶体结构分析 | 第35-37页 |
3.1.5 镁铁类水滑石热分析 | 第37-38页 |
3.1.6 镁铁类水滑石红外谱图分析 | 第38页 |
3.1.7 镁铁类水滑石比表面积 | 第38-39页 |
3.2 镁铁类水滑石对水中腐殖酸的去除效果 | 第39-45页 |
3.2.1 投加量对去除率的影响 | 第39页 |
3.2.2 pH值对去除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3 电解质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4 温度对投加量和吸附量的关系影响 | 第41页 |
3.2.5 吸附热力学研究 | 第41-42页 |
3.2.6 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42-44页 |
3.2.7 镁铁类水滑石对腐殖酸的去除机理 | 第44-45页 |
第四章 镁铁复合氧化物的合成及其对水中腐殖酸的去除效果 | 第45-57页 |
4.1 镁铁类水滑石复合氧化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45-48页 |
4.1.1 镁铁类水滑石复合氧化物的形态 | 第45页 |
4.1.2 镁铁类水滑石复合氧化物的晶形分析 | 第45-46页 |
4.1.3 镁铁类水滑石复合氧化物的表面积 | 第46-47页 |
4.1.4 镁铁类水滑石复合氧化物的红外光谱图分析 | 第47-48页 |
4.2 镁铁类水滑石复合氧化物对水中腐殖酸的去除效果 | 第48-57页 |
4.2.1 镁铁复合氧化物吸附腐殖酸后透射电镜图 | 第48-49页 |
4.2.2 镁铁复合氧化物的记忆效应 | 第49-50页 |
4.2.3 镁铁复合氧化物吸附腐殖酸后红外光谱图 | 第50-51页 |
4.2.4 样品吸附腐殖酸前后比表面积比较 | 第51页 |
4.2.5 镁铁比对去除效果影响 | 第51-52页 |
4.2.6 焙烧温度对去除效果影响 | 第52-53页 |
4.2.7 吸附热力学研究 | 第53-54页 |
4.2.8 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54-55页 |
4.2.9 镁铁类水滑石复合氧化物对腐殖酸的去除机理 | 第55-5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7-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6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