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1.1 La-Mg-Ni 型贮氢合金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 La-Mg-Ni 系贮氢合金的发展史 | 第12-14页 |
1.3 La-Mg-Ni 系贮氢合金相图 | 第14-16页 |
1.4 La-Mg-Ni 系贮氢合金相结构 | 第16-18页 |
1.5 La-Mg-Ni 系贮氢合金氢化物 | 第18-20页 |
1.6 La-Mg-Ni 系贮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20页 |
1.7 改善 La-Mg-Ni 系贮氢合金循环稳定性的措施 | 第20-26页 |
1.7.1 La-Mg-Ni 系合金元素替代 | 第21页 |
1.7.2 Re-Mg-Ni 基合金化学计量比 | 第21-22页 |
1.7.3 调整制备工艺 | 第22-26页 |
1.8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26-2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8-37页 |
2.1 合金设计方案 | 第28页 |
2.2 合金的制备 | 第28-29页 |
2.3 热处理工艺 | 第29-30页 |
2.4 贮氢合金结构及形貌研究 | 第30-31页 |
2.4.1 X 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30-31页 |
2.4.2 扫描电镜(SEM/EDS) | 第31页 |
2.4.3 高分辨透射电镜分析(HRTEM/ED) | 第31页 |
2.5 贮氢合金电极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31-37页 |
2.5.1 贮氢合金的电化学容量 | 第31-32页 |
2.5.2 测试电极片制备 | 第32页 |
2.5.3 电化学测试装置 | 第32-34页 |
2.5.4 电化学性能与动力学特性测试 | 第34-37页 |
3 铸态 La_(0.6)Nd_(0.1)Re_(0.1)Mg_(0.2)Ni_(3.35)Al_(0.15)(Re=Pr, Sm, Ce, Y)贮氢合金相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37-51页 |
3.1 铸态合金的相结构与相组成 | 第37-40页 |
3.2 铸态合金的电化学性能 | 第40-43页 |
3.2.1 铸态合金活化性能与最大放电容量 | 第40-42页 |
3.2.2 铸态合金循环稳定性 | 第42-43页 |
3.3 铸态合金的动力学性能 | 第43-50页 |
3.3.1 铸态贮氢合金高倍率放电性能 | 第43-45页 |
3.3.2 铸态合金交流阻抗谱EIS | 第45-47页 |
3.3.3 铸态合金的Tafel极化曲线和极限电流密度I_L | 第47-48页 |
3.3.4 铸态合金氢扩散系数 | 第48-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4 退火处理对铸态La_(0.6)Nd_(0.1)Re_(0.1)Mg_(0.2)Ni_(3.35)Al_(0.15)(Re=Pr,Sm,Ce,Y)贮氢合金相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1-91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退火态合金相结构及相组成 | 第51-58页 |
4.3 退火态合金的电化学性能 | 第58-69页 |
4.3.1 退火态合金活化性能与最大放电容量 | 第58-63页 |
4.3.2 退火态合金循环稳定性 | 第63-69页 |
4.4 退火态合金的动力学性能 | 第69-89页 |
4.4.1 退火态合金的高倍率放电性能 | 第69-73页 |
4.4.2 退火态合金的交流阻抗谱EIS | 第73-79页 |
4.4.3 退火态合金Tafel极化曲线和极限电流密度I_L | 第79-84页 |
4.4.4 退火态合金的氢扩散系数 | 第84-8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结论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1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