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本文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1.1.2.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1.1.2.2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1.2 本文参考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2.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1.2.1.1 对于人力资源价值的研究 | 第11-13页 |
1.2.1.2 对于薪酬理论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1.3 前人基于人力资源价值对薪酬体系设立的分析 | 第14-15页 |
1.2.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2.2.1 对人力资源价值的研究 | 第15-16页 |
1.2.2.2 对于薪酬理论的研究 | 第16-17页 |
1.2.3 文献综述小结 | 第17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1.4 本文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9-20页 |
1.4.1 本文研究的创新 | 第19页 |
1.4.2 本文研究的不足 | 第19-20页 |
2 基础背景和理论概念 | 第20-32页 |
2.1 软件开发企业市场的发展概述 | 第20-22页 |
2.1.1 软件开发企业的特点 | 第20-21页 |
2.1.2 软件企业的经营风险 | 第21-22页 |
2.2 软件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分析 | 第22-24页 |
2.2.1 软件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市场 | 第22-23页 |
2.2.1.1 软件人才需求总量大 | 第22页 |
2.2.1.2 软件人才结构仍不尽合理 | 第22-23页 |
2.2.2 软件技术企业开发人员的分类 | 第23-24页 |
2.2.2.1 稳定型软件开发人员 | 第23-24页 |
2.2.2.2 波动型软件开发人员 | 第24页 |
2.3 人力资源价值的概念以及薪酬测算方式分析 | 第24-26页 |
2.3.1 人力资源价值 | 第24-25页 |
2.3.2 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模式 | 第25-26页 |
2.3.2.1 未来收益贴现法 | 第25页 |
2.3.2.2 预期薪酬贴现调整法 | 第25页 |
2.3.2.3 经济价值法 | 第25-26页 |
2.3.2.4 非购入商誉法 | 第26页 |
2.4 薪酬理论介绍 | 第26-32页 |
2.4.1 薪酬的概念 | 第26-27页 |
2.4.2 薪酬管理的影响因素 | 第27页 |
2.4.3 设计薪酬机制影响因素 | 第27-32页 |
2.4.3.1 基于薪酬制度的分析 | 第28页 |
2.4.3.2 基于人力资源价值的薪酬计量理论分析 | 第28页 |
2.4.3.3 人力资源价值计薪的理论 | 第28-32页 |
3 研究假设和模型建立 | 第32-36页 |
3.1 提出假设 | 第32-33页 |
3.1.1 假设一:稳定型软件开发人员的人力资源价值与薪酬正相关 | 第32页 |
3.1.2 假设二:波动型软件开发人员的人力资源价值与薪酬无明显线性相关关系 | 第32页 |
3.1.3 假设三:受市场需求的变化,波动型软件开发人员的“存量”与“薪酬”呈负相关 | 第32-33页 |
3.2 模型构成 | 第33-36页 |
3.2.1 模型一:自变量和因变量分析 | 第33页 |
3.2.2 模型二:自变量和因变量分析 | 第33页 |
3.2.3 相关性检验 | 第33-36页 |
3.2.3.1 回归模型 | 第33-35页 |
3.2.3.2 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 第35-36页 |
4 实证数据分析和检验结果 | 第36-47页 |
4.1 样本分析 | 第36-39页 |
4.1.1 取样范围 | 第36-39页 |
4.1.2 关键词筛选 | 第39页 |
4.2 假设一样本数据分析过程及结果 | 第39-42页 |
4.2.1 权重的确定 | 第39页 |
4.2.2 因变量和自变量数据分析 | 第39-41页 |
4.2.2.1 数据分析工具 | 第39-40页 |
4.2.2.2 分析步骤 | 第40-41页 |
4.2.3 结果 | 第41-42页 |
4.3 假设二样本数据分析过程及结果 | 第42-43页 |
4.3.1 权重的确定 | 第42页 |
4.3.2 因变量和自变量数据分析 | 第42-43页 |
4.3.3 结果 | 第43页 |
4.4 假设三数据分析过程及结果 | 第43-44页 |
4.5 实证检验结论分析 | 第44-47页 |
4.5.1 假设一检验结论分析 | 第44页 |
4.5.2 假设二检验结论分析 | 第44-45页 |
4.5.3 假设三检验结论的补充分析 | 第45-47页 |
5 实证结论在Z公司的应用及启示 | 第47-57页 |
5.1 Z公司及选取的该公司软件开发项目的背景介绍 | 第47-48页 |
5.1.1 Z公司企业背景介绍 | 第47页 |
5.1.2 Info Air?-ATC软件项目的背景介绍 | 第47-48页 |
5.2 软件开发项目团队人力资源价值与薪酬关系分析 | 第48-57页 |
5.2.1 不同类型软件研发技术人员的薪酬数据计算 | 第48-50页 |
5.2.1.1 项目开发所需要的软件人才分析 | 第48-49页 |
5.2.1.2 两种类型软件开发人员的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以及薪酬设计 | 第49-50页 |
5.2.2 基于人力资源机制角度对软件开发人员的薪酬管理与激励方式 | 第50-56页 |
5.2.2.1 完善人力资源价值的衡量机制 | 第50-52页 |
5.2.2.2 完善软件开发人员的薪资激励机制 | 第52-56页 |
5.2.3 应对波动型软件技术人员人力资源价值变化的措施 | 第56-57页 |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57-59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7页 |
6.1.1 结论一 | 第57页 |
6.1.2 结论二 | 第57页 |
6.2 我国软件企业人力资源价值与薪酬体系的建议与展望 | 第57-59页 |
6.2.1 稳定型软件开发人员的人力资源及薪酬的建议与展望 | 第57-58页 |
6.2.2 波动型软件开发人员的人力资源及薪酬的建议与展望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 | 第63-70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