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11-32页 |
1.1 头孢菌素C的研究进展 | 第11-18页 |
1.1.1 头孢菌素C概述 | 第11-14页 |
1.1.2 头孢菌素C的应用 | 第14-16页 |
1.1.3 头孢菌素C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 第16页 |
1.1.4 相关基因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2 菌种的选育 | 第18-21页 |
1.2.1 菌种选育的基本方法 | 第18-20页 |
1.2.2 菌种退化与防治 | 第20-21页 |
1.3 发酵工艺 | 第21-25页 |
1.3.1 影响CPC发酵的因素 | 第22-25页 |
1.4 高通量筛选的研究进展 | 第25-29页 |
1.4.1 高通量筛选技术简介 | 第25-26页 |
1.4.2 高通量筛选技术进展 | 第26-28页 |
1.4.3 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应用 | 第28-29页 |
1.5 论文的研究目标与思路 | 第29-32页 |
2. 顶头孢霉菌种选育 | 第32-45页 |
2.1 引言 | 第32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32-38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32-34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34-36页 |
2.2.3 分析方法 | 第36页 |
2.2.4 头孢菌素C的浓度测定 | 第36-38页 |
2.3 实验内容 | 第38-39页 |
2.3.1 自然筛选 | 第38页 |
2.3.2 紫外线诱变致死率的确定 | 第38页 |
2.3.3 紫外线诱变 | 第38-39页 |
2.3.4 紫外线和氯化锂复合诱变 | 第39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39-43页 |
2.4.1 自然筛选 | 第39-41页 |
2.4.2 紫外线诱变致死率的确定 | 第41页 |
2.4.3 紫外线诱变结果 | 第41-42页 |
2.4.4 复合诱变结果 | 第42-4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3. 头孢菌素C的发酵条件优化 | 第45-61页 |
3.1 引言 | 第45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45-46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45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45-46页 |
3.2.3 分析方法 | 第46页 |
3.3 实验设计 | 第46-51页 |
3.3.1 不同批次鱼精膏和果葡糖浆用量考察 | 第46页 |
3.3.2 单因素考察方法 | 第46-47页 |
3.3.3 响应面法优化顶头孢霉发酵培养基 | 第47-49页 |
3.3.4 数据处理 | 第49-51页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1-59页 |
3.4.1 不同批次鱼精膏和果葡糖浆的选择 | 第51页 |
3.4.2 影响头孢菌素C发酵的发酵培养基单因素考察 | 第51页 |
3.4.3 影响头孢菌素C发酵的重要因素 | 第51-55页 |
3.4.4 最陡爬坡实验得到CCD中心点 | 第55-56页 |
3.4.5 响应面的拟合及最佳条件的确定 | 第56-58页 |
3.4.6 优化后发酵培养基结果检验 | 第58-5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4. 多管发酵法快速筛选头孢菌素C高产菌种的初步探讨 | 第61-68页 |
4.1 引言 | 第61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61-63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61-62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62-63页 |
4.2.3 多管发酵法的影响因素考察 | 第6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3-66页 |
4.3.1 多管发酵法发酵容器的选择 | 第63页 |
4.3.2 多管发酵法的培养条件考察 | 第63-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5.1 结论 | 第68-69页 |
5.2 今后工作的建议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