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9-19页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9-10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13页 |
(一) 民主 | 第10-12页 |
(二) 协商民主 | 第12-13页 |
(三) 人民政协 | 第13页 |
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一) 民主的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二) 协商民主的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三) 人民政协的研究综述 | 第17页 |
(四) 现有探索的不足和进一步探索的设想 | 第17-18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一) 搜集资料法 | 第18页 |
(二) 理论联系实际法 | 第18-19页 |
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思想渊源 | 第19-26页 |
(一) 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思想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1、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 | 第19-20页 |
2、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思想 | 第20-21页 |
3、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 | 第21-22页 |
(二) 西方的协商民主理论 | 第22页 |
(三) 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 第22-24页 |
(四) 中国共产党的协商民主思想 | 第24-26页 |
二、人民政协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过程始终贯穿着协商民主的核心理念 | 第26-32页 |
(一) “三三制”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萌芽 | 第26-27页 |
(二) 新政权建立时人民政协的形成与初步发展(1949-1954) | 第27-28页 |
(三) 人民政协的逐渐成熟与曲折发展阶段(1955-1965) | 第28页 |
(四) 十年文革对人民政协的严重破坏(1966-1976) | 第28-29页 |
(五) 改革开放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人民政协的逐渐恢复与发展 | 第29-32页 |
三、昆明市政协充分发挥渠道作用的重要性 | 第32-35页 |
(一) 有利于推进昆明市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推进昆明市的民主政治建设 | 第32页 |
(二) 有利于实现昆明市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 第32-33页 |
(三) 有利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好昆明市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 第33-35页 |
四、昆明市政协充分发挥渠道作用过程中取得的成就 | 第35-39页 |
(一) 昆明市政协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为其充分发挥渠道作用提供保障 | 第35页 |
(二) 昆明市政协在履行政治协商的职能中坚持了协商民主,使决策具有了民主性和科学性 | 第35-37页 |
(三) 昆明市政协在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过程中运用协商民主,为民主监督增添活力 | 第37-38页 |
(四) 昆明市政协积极运用协商民主,为参政议政注入生机 | 第38-39页 |
五、昆明市政协充分发挥渠道作用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对策 | 第39-46页 |
(一) 昆明市政协充分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 第39-41页 |
1、协商内容有待进一步丰富,协商形式需要进一步革新 | 第39页 |
2、协商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 第39-40页 |
3、基层民主协商有待进一步探索 | 第40页 |
4、进一步培育协商文化,改善协商环境 | 第40-41页 |
(二) 昆明市政协充分发挥渠道作用的对策 | 第41-46页 |
1、协商内容要不断丰富、协商形式要不断创新 | 第41-42页 |
2、昆明市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要得到充分地发挥 | 第42-43页 |
3、不断探究和开展基层协商 | 第43-44页 |
4、培养协商文化,创造良好的协商气氛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