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晚中生代碱性岩中锆石学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6页 |
1.1 选题依据及其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历史和现状 | 第11-12页 |
1.3 碱性岩的概念和特征 | 第12页 |
1.4 锆石的概念和特征 | 第12-14页 |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4-15页 |
1.6 工作量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6-24页 |
2.1 区域主要构造单元 | 第16-18页 |
2.1.1 兴蒙造山带 | 第16-17页 |
2.1.2 吉黑造山带 | 第17页 |
2.1.3 华北克拉通 | 第17-18页 |
2.1.4 大别-苏鲁造山带 | 第18页 |
2.2 岩体地质特征 | 第18-24页 |
2.2.1 碾子山晶洞碱性花岗岩岩体 | 第18-19页 |
2.2.2 白石砬子钠铁闪石花岗岩岩体 | 第19-20页 |
2.2.3 黄龙脑-塔山碱性杂岩体 | 第20-21页 |
2.2.4 郗山碱性杂岩体 | 第21-22页 |
2.2.5 响洪甸霞石正长岩-碱性正长岩体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样品制备及分析方法 | 第24-26页 |
3.1 锆石U-Pb年龄分析 | 第24-25页 |
3.2 锆石Hf同位素分析 | 第25页 |
3.3 锆石微量元素分析 | 第25-26页 |
第四章 锆石形貌特征 | 第26-30页 |
4.1 碾子山晶洞碱性花岗岩岩体 | 第26页 |
4.2 白石砬子钠铁闪石花岗岩岩体 | 第26-27页 |
4.3 塔山-黄龙脑碱性杂岩体 | 第27-28页 |
4.4 郗山碱性杂岩体 | 第28页 |
4.5 响洪甸霞石正长岩-碱性正长岩体 | 第28-30页 |
第五章 锆石年龄 | 第30-38页 |
5.1 碾子山晶洞碱性花岗岩岩体 | 第30-31页 |
5.2 白石砬子钠铁闪石花岗岩岩体 | 第31-32页 |
5.3 塔山-黄龙脑碱性杂岩体 | 第32-34页 |
5.4 郗山碱性杂岩体 | 第34-36页 |
5.5 响洪甸霞石正长岩-碱性正长岩体 | 第36-38页 |
第六章 锆石地球化学特征 | 第38-63页 |
6.1 微量元素特征 | 第38-54页 |
6.1.1 碾子山晶洞碱性花岗岩岩体 | 第38-40页 |
6.1.2 白石砬子钠铁闪石花岗岩岩体 | 第40-42页 |
6.1.3 塔山-黄龙脑碱性杂岩体 | 第42-47页 |
6.1.4 郗山碱性杂岩体 | 第47-48页 |
6.1.5 响洪甸霞石正长岩-碱性正长岩体 | 第48-54页 |
6.2 Ti温度计 | 第54-56页 |
6.3 Lu-Hf同位素特征 | 第56-58页 |
6.4 小结 | 第58-63页 |
第七章 讨论 | 第63-67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7页 |
附录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