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基于OFDM的VLC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非线性失真抑制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问题的提出与分析 | 第17页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17-21页 |
1.4.1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1.4.2 章节安排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基于OFDM的VLC系统及其非线性失真概述 | 第21-29页 |
2.1 VLC信道模型 | 第21-23页 |
2.2 基于OFDM的VLC系统 | 第23-24页 |
2.3 非线性失真分析 | 第24-27页 |
2.3.1 非线性转换失真 | 第24-25页 |
2.3.2 非线性限幅失真 | 第25-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基于动态补偿的Flip-OFDM非线性失真抑制算法 | 第29-39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Flip-OFDM系统模型 | 第29-30页 |
3.3 基于动态补偿的非线性失真抑制算法 | 第30-34页 |
3.3.1 算法描述 | 第31页 |
3.3.2 动态补偿的PTS-Clipping | 第31-33页 |
3.3.3 动态补偿的信号检测 | 第33-34页 |
3.4 性能分析 | 第34-35页 |
3.4.1 PAPR性能分析 | 第34-35页 |
3.4.2 限幅噪声分析 | 第35页 |
3.5 仿真分析 | 第35-3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基于偶数子载波的ACO-OFDM非线性失真抑制算法 | 第39-49页 |
4.1 引言 | 第39页 |
4.2 ACO-OFDM系统模型 | 第39-40页 |
4.3 基于偶数子载波的非线性失真抑制算法 | 第40-45页 |
4.3.1 限幅噪声分析 | 第41-42页 |
4.3.2 算法描述 | 第42-43页 |
4.3.3 算法步骤 | 第43-45页 |
4.4 仿真分析 | 第45-4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基于功率分配的非线性失真抑制算法 | 第49-59页 |
5.1 引言 | 第49页 |
5.2 LED照明性能及非线性失真 | 第49-51页 |
5.2.1 LED的照明性能 | 第49-50页 |
5.2.2 非线性失真分析 | 第50-51页 |
5.3 基于功率分配的非线性失真抑制算法 | 第51-53页 |
5.3.1 ESNR分析 | 第51-52页 |
5.3.2 最优功率分配 | 第52-53页 |
5.4 仿真分析 | 第53-5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59-61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59-60页 |
6.2 前景与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