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9-15页 |
第1章 李侃如的学术经历及成果 | 第15-20页 |
1.1 李侃如的学术经历 | 第15-18页 |
1.2 李侃如的主要著作及研究成果 | 第18-20页 |
第2章 李侃如的中国政治研究(1949-1990) | 第20-28页 |
2.1 塑造当今中国的历史遗产 | 第20-22页 |
2.2 官僚政治模式下的中国决策过程研究 | 第22-24页 |
2.2.1 美国学者探索中国决策研究的理论模式 | 第22-23页 |
2.2.2 官僚政治模式在中国决策研究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2.3 李侃如向中美关系研究的转变及原因 | 第24-28页 |
2.3.1 时代背景的变化 | 第24-26页 |
2.3.2 美国国内政策的现实需要 | 第26-28页 |
第3章 李侃如的中美关系研究:战略互信的解析与应对 | 第28-40页 |
3.1 中美战略互信的内涵 | 第28-30页 |
3.2 中美战略互信的现状 | 第30-34页 |
3.2.1 网络空间领域战略互信缺失严重 | 第30-32页 |
3.2.2 气候、清洁能源领域:我们面临一个历史机会 | 第32-34页 |
3.3 中美战略互疑的根源 | 第34-36页 |
3.4 如何建立中美战略互信 | 第36-40页 |
第4章 李侃如中美关系研究的特点 | 第40-47页 |
4.1 学术研究与中美关系关联性更强 | 第40-42页 |
4.2 对中国国内因素的研究更加深入 | 第42-45页 |
4.3 对中美战略互信的剖析成为新亮点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附录:李侃如年谱 | 第54-55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55-56页 |
后记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