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ZnMn2-x(Fe,Co,Ni)xO4(x=0,0.10.2,0.4)尖晶石型金属氧化物理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1.1 引言第9-10页
    1.2 锂离子电池概述第10-13页
        1.2.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进程第10-11页
        1.2.2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第11页
        1.2.3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1-12页
        1.2.4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第12-13页
    1.3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3-16页
        1.3.1 碳材料第13-15页
        1.3.2 合金类负极材料第15-16页
        1.3.3 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第16页
    1.4 尖晶石型AB2O_4负极材料第16-17页
    1.5 ZnMn2O_4的制备方法第17-19页
    1.6 ZnMn2O_4的改性方法第19-20页
    1.7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21-26页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第21-22页
        2.1.1 实验材料第21页
        2.1.2 实验设备第21-22页
    2.2 电极材料的制备第22-23页
        2.2.1 ZnMn2O_4的合成工艺第23页
        2.2.2 ZnMn_(2-x)(Fe,Co,Ni)_xO_4(x=0.1,0.2,0.4)掺杂样品的合成工艺第23页
    2.3 组装扣式电池第23-24页
    2.4 材料的表征方法与测试第24-26页
        2.4.1 物相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第24页
        2.4.2 材料形貌分析(SEM)第24-25页
        2.4.3 充放电测试第25页
        2.4.4 循环伏安测试第25页
        2.4.5 阻抗谱测试第25-26页
第三章 ZnMn2O_4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第26-40页
    3.1 引言第26页
    3.2 ZnMn2O_4负极材料的结构与形貌分析第26-33页
        3.2.1 保温时间对产物的影响第26-29页
        3.2.2 加热温度对产物的影响第29-31页
        3.2.3 CTMAB的含量对产物的影响第31-33页
    3.3 ZnMn2O_4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表征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3-39页
        3.3.1 实验部分第33-34页
        3.3.2 XRD分析第34页
        3.3.3 SEM分析第34-35页
        3.3.4 ZnMn2O_4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5-39页
    3.4 本章小节第39-40页
第四章 Fe掺杂的ZnMn2O_4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第40-53页
    4.1 正交试验的设计与数据分组第40-41页
    4.2 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析第41-42页
    4.3 第十次充放电比容量分析第42-44页
    4.4 ZnMn_(1.8)Fe_(0.2)O_4的制备及表征第44-46页
        4.4.1 ZnMn_(1.8)Fe_(0.2)O_4的合成及表征第44-45页
        4.4.2 XRD分析第45页
        4.4.3 SEM和EDS分析第45-46页
    4.5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6-51页
        4.5.1 首次充放电性能第47页
        4.5.2 循环伏安曲线测试第47-48页
        4.5.3 交流阻抗测试第48-49页
        4.5.4 循环性能曲线第49-50页
        4.5.5 倍率放电第50-51页
    4.6 正交试验的验证第51-52页
    4.7 本章小节第52-53页
第五章 Co、Ni掺杂的ZnMn2O_4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第53-66页
    5.1 正交试验的设计与数据分组第53-54页
    5.2 第十次放电比容量分析第54-57页
    5.3 样品的制备及表征第57-61页
        5.3.1 ZnMn_(1.6)Co_(0.4)O_4、ZnMn_(1.6)Ni_(0.4)O_4的合成及表征第57-58页
        5.3.2 XRD分析第58-59页
        5.3.3 SEM分析第59页
        5.3.4 降低掺杂量的XRD、SEM分析第59-61页
    5.4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61-65页
        5.4.1 首次充放电性能第61-62页
        5.4.2 循环伏安曲线测试第62-63页
        5.4.3 交流阻抗测试第63-64页
        5.4.4 循环性能曲线第64-65页
    5.5 本章小节第65-66页
第六章 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效光催化剂纳米氧化钛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