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轨道交通引起的车桥振动及控制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高架轨道交通引起车桥振动的研究 | 第12-15页 |
1.2.1 高架轨道交通引起车桥振动的原因 | 第12-13页 |
1.2.2 车桥振动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2.3 车桥振动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 高架轨道交通振动的控制 | 第15-19页 |
1.3.1 地铁列车减振 | 第15页 |
1.3.2 钢轨及轨下减振 | 第15-18页 |
1.3.3 枕下结构减振 | 第18页 |
1.3.4 道床下结构减振 | 第18-19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2 地铁高架区段车桥共振条件 | 第21-39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21-25页 |
2.1.1 高架桥概况 | 第22-23页 |
2.1.2 轨道线路概况 | 第23-24页 |
2.1.3 地铁列车概况 | 第24-25页 |
2.2 桥梁振动测试 | 第25-28页 |
2.2.1 试验设备 | 第25-26页 |
2.2.2 测试过程及数据分析 | 第26-28页 |
2.3 车体自由振动测试 | 第28-32页 |
2.3.1 实验设备 | 第28-30页 |
2.3.2 试验方法 | 第30页 |
2.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0-32页 |
2.4 车辆参数识别 | 第32-34页 |
2.5 车桥共振条件分析 | 第34-38页 |
2.5.1 车桥之间发生共振的条件 | 第35-36页 |
2.5.2 地铁车辆发生共振的速度条件 | 第36-3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3 车-线-桥垂向动力耦合分析基本理论 | 第39-49页 |
3.1 车-线-桥动力垂向相互作用原理 | 第39-40页 |
3.2 车-线-桥动力相互作用模型 | 第40-46页 |
3.2.1 列车模型 | 第41-43页 |
3.2.2 桥梁模型 | 第43页 |
3.2.3 轮轨作用关系模型 | 第43-45页 |
3.2.4 桥轨作用关系模型 | 第45-46页 |
3.3 列车-轨道-桥梁系统动力学方程 | 第46-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4 车-线-桥动力分析 | 第49-65页 |
4.1 仿真计算工况 | 第49-51页 |
4.1.1 列车编组 | 第49页 |
4.1.2 线路条件 | 第49页 |
4.1.3 桥梁条件 | 第49-50页 |
4.1.4 系统激励 | 第50-51页 |
4.2 动力学分析 | 第51-54页 |
4.3 不同因素对车桥振动的影响 | 第54-62页 |
4.3.1 列车车速及满载率对车桥振动的影响 | 第54-59页 |
4.3.2 减振扣件对车桥振动的影响 | 第59-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5页 |
5 地铁列车运行时车体振动测试验证 | 第65-73页 |
5.1 正常运营条件下车体振动测试 | 第65-70页 |
5.1.1 实测过程 | 第65-66页 |
5.1.2 振动测试及分析 | 第66-70页 |
5.2 给定行车速度条件下列车振动测试 | 第70-7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3-77页 |
6.1 本文研究的主要成果 | 第73-74页 |
6.1.1 振动异常原因 | 第73页 |
6.1.2 本文研究的相关结论 | 第73-74页 |
6.1.3 振动控制措施建议 | 第74页 |
6.2 展望 | 第74-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1-8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