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2 灌注桩临近既有桩基施工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灌注桩临近既有桩基础施工方法研究 | 第14页 |
1.2.2 灌注桩施工数值模拟研究 | 第14-15页 |
1.2.3 灌注桩施工引起的周围地基土空间变形研究 | 第15-17页 |
1.3 国内外被动桩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1.3.1 现场测试法 | 第17-18页 |
1.3.2 室内试验 | 第18-20页 |
1.3.3 理论分析方法 | 第20-22页 |
1.3.4 数值模拟法 | 第22页 |
1.3.5 研究现状评述 | 第22-23页 |
1.4 研究工作内容 | 第23页 |
1.5 技术难点 | 第23页 |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3-26页 |
2 土体侧移作用下被动桩地基反力法与有限元法对比 | 第26-40页 |
2.1 被动桩地基反力法求解 | 第26-30页 |
2.1.1 地基反力法假定 | 第26-27页 |
2.1.2 桩土相互作用的计算模型 | 第27-28页 |
2.1.3 水平位移控制方程 | 第28-29页 |
2.1.4 方程的求解 | 第29-30页 |
2.2 基坑开挖对邻近既有桩影响 | 第30-38页 |
2.2.1 模型数据 | 第30-32页 |
2.2.2 地基反力法求解桩水平位移 | 第32-33页 |
2.2.3 有限元法求解桩水平位移及附加弯矩 | 第33-35页 |
2.2.4 理论解与有限元数值解对比 | 第35-38页 |
2.3 小结 | 第38-40页 |
3 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的三维有限元模拟 | 第40-62页 |
3.1 ABAQUS介绍 | 第40-41页 |
3.2 有限元法分析灌注桩施工过程主要难题 | 第41-44页 |
3.2.1 地应力平衡问题 | 第41-42页 |
3.2.2 有限变形问题 | 第42页 |
3.2.3 接触问题 | 第42-43页 |
3.2.4 生死单元问题 | 第43页 |
3.2.5 空隙水压力问题 | 第43页 |
3.2.6 混凝土硬化问题 | 第43-44页 |
3.3 灌注桩施工基本假定及建模过程 | 第44-46页 |
3.3.1 基本假定 | 第44-45页 |
3.3.2 灌注桩施工过程在Abaqus中的模拟 | 第45-46页 |
3.4 灌注桩单桩施工有限元分析 | 第46-49页 |
3.4.1 模型尺寸 | 第46-47页 |
3.4.2 模型参数选取 | 第47-48页 |
3.4.3 施工阶段划分 | 第48-49页 |
3.5 灌注桩对周围土体影响研究 | 第49-61页 |
3.5.1 地应力平衡计算 | 第49-50页 |
3.5.2 桩孔开挖与灌注泥浆 | 第50-57页 |
3.5.3 混凝土浇注及硬化的模拟 | 第57-59页 |
3.5.4 承受上部荷载 | 第59-6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4 灌注桩群桩施工对既有线桥墩-基础影响研究 | 第62-92页 |
4.1 工程概述与评估位置选取 | 第62-64页 |
4.1.1 工程概述 | 第62-63页 |
4.1.2 评估点桥墩、承台、桩基的布置及尺寸 | 第63-64页 |
4.2 有限元建模 | 第64-72页 |
4.2.1 基本假定 | 第64页 |
4.2.2 参数选取 | 第64-65页 |
4.2.3 模型尺寸、网格划分及边界处理 | 第65-68页 |
4.2.4 荷载施工阶段划分及初始状态位移计算 | 第68-72页 |
4.3 群桩施工对既有线桩基影响研究 | 第72-84页 |
4.3.1 施工过程中既有线桩基总位移变化 | 第72-74页 |
4.3.2 各施工阶段桩基位移分析 | 第74-84页 |
4.4 新线群桩施工对既有线承台、墩台位移影响研究 | 第84-89页 |
4.4.1 施工过程对桥墩、承台位移的影响 | 第84-86页 |
4.4.2 各施工阶段承台—桥墩位移具体分析 | 第86-89页 |
4.5 施工过程既有线位移最大值对比 | 第89-9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92-94页 |
5.1 结论 | 第92页 |
5.2 展望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8-10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