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3 本文创新 | 第15页 |
1.4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2 融资融券相关内容简介 | 第17-23页 |
2.1 融资融券概述 | 第17-20页 |
2.1.1 融资融券概念 | 第17页 |
2.1.2 融资融券的作用 | 第17-18页 |
2.1.3 融资融券交易模式 | 第18-20页 |
2.2 我国融资融券保证金制度 | 第20-23页 |
2.2.1 融资融券保证金比例及计算 | 第20-21页 |
2.2.2 维持担保比例 | 第21页 |
2.2.3 国内外保证金制度比较 | 第21-23页 |
3 相关理论模型简介 | 第23-34页 |
3.1 VaR模型 | 第23-25页 |
3.1.1 VaR的内涵 | 第23-24页 |
3.1.2 VaR计算变量选取 | 第24-25页 |
3.2 CVaR模型 | 第25-26页 |
3.2.1 CVaR的内涵 | 第25-26页 |
3.2.2 CVaR较VaR模型的优点 | 第26页 |
3.3 VaR和CVaR模型的事后检验 | 第26-27页 |
3.3.1 VaR模型的事后检验 | 第26-27页 |
3.3.2 CVaR模型的事后检验 | 第27页 |
3.4 GARCH模型 | 第27-32页 |
3.4.1 ARCH(q)模型 | 第28-29页 |
3.4.2 GARCH(p,q)模型 | 第29-30页 |
3.4.3 GARCH(p,q)模型的极大似然估计方法 | 第30-32页 |
3.5 GARCH模型的VaR和CVaR计算 | 第32-34页 |
4 基于CVaR模型的融资融券业务保证金比例的实证分析 | 第34-58页 |
4.1 样本数据选择及处理 | 第34-36页 |
4.1.1 样本数据选择 | 第34-35页 |
4.1.2 VaR和CVaR计算系数的选取 | 第35页 |
4.1.3 收益率序列的计算 | 第35-36页 |
4.2 数据的统计特征分析 | 第36-41页 |
4.2.1 收益率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 第38页 |
4.2.2 收益率序列的正态性检验 | 第38-40页 |
4.2.3 收益率序列的自相关检验 | 第40-41页 |
4.3 ARCH LM检验和GARCH模型建立 | 第41-46页 |
4.3.1 ARCH LM检验 | 第41-44页 |
4.3.2 GARCH模型建立 | 第44-46页 |
4.4 基于GARCH模型的VaR和CVaR计算 | 第46-51页 |
4.4.1 基于GARCH(1,1)-t模型的VaR计算 | 第46-48页 |
4.4.2 基于GARCH(1,1)-t模型的CVaR值计算 | 第48-49页 |
4.4.3 VaR和CVaR度量事后检验 | 第49-51页 |
4.5 基于GARCH(1,1)-t-CVaR模型融资融券动态保证金比例计算 | 第51-53页 |
4.6 融资融券在不同流动性情形下的保证金比例实证分析 | 第53-58页 |
5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58-61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58-59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59-60页 |
5.3 本文不足之处 | 第60-61页 |
附录 | 第6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后记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