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3页 |
Abstract | 第13-14页 |
前言 | 第15-17页 |
第一部分 活血化瘀药中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肿瘤转移的成分筛选研究 | 第17-49页 |
第1章 丹参等活血化瘀中药对人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研究 | 第17-26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9页 |
3. 统计处理 | 第19页 |
4. 实验结果 | 第19-25页 |
5. 实验结论 | 第25页 |
6. 讨论 | 第25-26页 |
第2章 活血化瘀中药对人血小板表面的p-选择素的研究 | 第26-32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7页 |
3. 统计处理 | 第27页 |
4. 实验结果 | 第27-30页 |
5. 实验结论 | 第30页 |
6. 讨论 | 第30-32页 |
第3章 以丹参、川芎和水蛭为代表的活血化瘀中药对B16F10细胞自发性肿瘤转移模型的研究 | 第32-43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2-3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3. 统计处理 | 第34页 |
4. 实验结果 | 第34-42页 |
5. 实验结论 | 第42页 |
6. 讨论 | 第42-43页 |
第4章 活血化瘀中药成分对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研究 | 第43-48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3. 统计处理 | 第44页 |
4. 实验结果 | 第44-46页 |
5. 结论 | 第46-47页 |
6. 讨论 | 第47-48页 |
第一部分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二部分 隐丹参酮对肿瘤转移的影响和机理研究 | 第49-110页 |
第1章 隐丹参酮对B16F10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51-60页 |
1 隐丹参酮对B16F10细胞数目的影响 | 第51-55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51-52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52-53页 |
1.3 统计处理 | 第53页 |
1.4 实验结果 | 第53-54页 |
1.5 实验结论 | 第54页 |
1.6 讨论 | 第54-55页 |
2 隐丹参酮对B16F10细胞形态的影响 | 第55-5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5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55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55-56页 |
2.4 实验结论 | 第56页 |
2.5 讨论 | 第56页 |
3 隐丹参酮对B16F10细胞细胞毒的影响 | 第56-60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56-57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57-58页 |
3.3 统计处理 | 第58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58页 |
3.5 实验结论 | 第58页 |
3.6 讨论 | 第58-60页 |
第2章 隐丹参酮对B16F10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 第60-65页 |
1. 实验材料 | 第60-6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1-62页 |
3. 统计处理 | 第62页 |
4. 实验结果 | 第62-63页 |
5. 实验结论 | 第63页 |
6. 讨论 | 第63-65页 |
第3章 隐丹参酮对A549和MDA-MB-231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 第65-6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6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5-66页 |
3. 实验结果 | 第66-68页 |
4. 实验结论 | 第68页 |
5. 讨论 | 第68-69页 |
第4章 隐丹参酮对MDA-MB-231细胞-基质黏附能力的影响 | 第69-72页 |
1. 实验材料 | 第6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9-70页 |
3. 统计处理 | 第70页 |
4. 实验结果 | 第70-71页 |
5. 实验结论 | 第71页 |
6. 结论 | 第71-72页 |
第5章 隐丹参酮对血小板聚集和肿瘤-血小板黏附的影响 | 第72-78页 |
1. 实验材料 | 第72-7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73-74页 |
3. 统计处理 | 第74页 |
4. 实验结果 | 第74-77页 |
5. 实验结论 | 第77页 |
6. 讨论 | 第77-78页 |
第6章 隐丹参酮对血小板活化介导肿瘤细胞运动迁移能力的影响 | 第78-82页 |
1. 实验材料 | 第7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78-80页 |
3. 统计处理 | 第80页 |
4. 实验结果 | 第80-81页 |
5. 实验结论 | 第81页 |
6. 讨论 | 第81-82页 |
第7章 隐丹参酮对B16F10细胞实验性肿瘤转移模型的影响研究 | 第82-8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82-8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83页 |
3. 统计处理 | 第83页 |
4. 实验结果 | 第83-88页 |
5. 结论 | 第88页 |
6. 讨论 | 第88-89页 |
第8章 隐丹参酮对B16F10细胞实验性转移模型小鼠肺组织中ICAM-1和E-selectin表达的影响 | 第89-95页 |
1. 实验材料 | 第89-9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90-91页 |
3. 统计处理 | 第91-92页 |
4. 实验结果 | 第92-93页 |
5. 实验结论 | 第93页 |
6. 讨论 | 第93-95页 |
第9章 隐丹参酮对B16F10细胞实验性转移模型小鼠血清和B16F10细胞上清中TNF-α的影响 | 第95-100页 |
1. 隐丹参酮对B16F10细胞实验性转移小鼠血清中TNF-α含量表达的影响 | 第95-97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95-96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96页 |
1.3 统计处理 | 第96页 |
1.4 实验结果 | 第96-97页 |
1.5 实验结论 | 第97页 |
1.6 讨论 | 第97页 |
2 隐丹参酮对B16F10细胞上清TNF-α含量表达的影响 | 第97-100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97-9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98页 |
2.3 统计处理 | 第98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98-99页 |
2.5 实验结论 | 第99页 |
2.6 讨论 | 第99-100页 |
第10章 隐丹参酮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100-10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00-10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02-104页 |
3. 统计处理 | 第104页 |
4. 实验结果 | 第104-107页 |
5. 实验结论 | 第107-108页 |
6. 讨论 | 第108-109页 |
第二部分 小结 | 第109-110页 |
实验结论与展望 | 第110-112页 |
1. 实验结论 | 第110-111页 |
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11页 |
3.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第111-112页 |
文献综述1:水蛭素抗凝血和抗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 | 第112-116页 |
开题综述:Wnt信号通路在黑色素瘤、乳腺癌、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 第116-120页 |
发表文章1:Effect of aqueous extracts of several Kind of herbs on humanplatelet aggregation and expression of P-selectin in vitro | 第120-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40页 |
前言和第一部分参考文献 | 第126-127页 |
第二部分 参考文献 | 第127-130页 |
综述1 参考文献 | 第130-134页 |
综述2 参考文献 | 第134-138页 |
发表文章1 参考文献 | 第138-140页 |
附录 | 第140-142页 |
附录1 英文缩略词 | 第140-141页 |
附录2 21362个抗癌中药经、验方中应用频率前60位药物排序 | 第141-14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42-144页 |
致谢 | 第144-145页 |
作者介绍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