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向对冷季型护坡草坪退化过程中群落特征的影响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2-13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3-22页 |
1.1 坡向对微生境影响的研究 | 第13-14页 |
1.1.1 坡向对生境因子影响的研究 | 第13-14页 |
1.1.2 坡向对植被影响的研究 | 第14页 |
1.2 草坪护坡技术研究 | 第14-16页 |
1.2.1 护坡草坪发展史 | 第14-15页 |
1.2.2 护坡草坪建植技术研究 | 第15页 |
1.2.3 护坡草坪的作用与功能 | 第15-16页 |
1.2.4 护坡草坪存在的问题 | 第16页 |
1.3 边坡草坪群落特征研究 | 第16-18页 |
1.3.1 边坡草坪优势种研究 | 第17页 |
1.3.2 边坡草坪多样性研究 | 第17-18页 |
1.4 护坡草坪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 第18页 |
1.5 草坪护坡效果研究 | 第18-19页 |
1.6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9-21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6.2 研究意义 | 第19-21页 |
1.7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26页 |
2.1 试验区域概况 | 第22页 |
2.2 试验材料及对象 | 第22页 |
2.3 荩草、高羊茅数量特征 | 第22-23页 |
2.3.1 试验设计 | 第22-23页 |
2.3.2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23页 |
2.4 护坡草坪群落特征 | 第23页 |
2.4.1 试验设计 | 第23页 |
2.4.2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23页 |
2.5 护坡草坪质量评价 | 第23-25页 |
2.5.1 试验设计 | 第23-24页 |
2.5.2 评价指标及等级的制定标准 | 第24-25页 |
2.5.3 草坪质量等级的确定 | 第25页 |
2.6 草坪护坡效果分析 | 第25页 |
2.6.1 实验设计 | 第25页 |
2.6.2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25页 |
2.7 数据分析 | 第25-26页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6-39页 |
3.1 坡向对优势种荩草、高羊茅数量特征的影响 | 第26-31页 |
3.1.1 坡向对荩草数量特征的影响 | 第26-29页 |
3.1.2 坡向对高羊茅数量特征的影响 | 第29-31页 |
3.2 坡向对护坡草坪草本群落特征的影响 | 第31-36页 |
3.2.1 坡向对草本群落组成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2 坡向对荩草和高羊茅重要值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3 坡向对草本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 第33-36页 |
3.3 坡向对草坪质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1 坡向对草坪质量评分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2 坡向与草坪质量评价体系的相关性分析 | 第37页 |
3.4 坡向对护坡效果的影响 | 第37-39页 |
第4章 讨论 | 第39-43页 |
4.1 坡向与优势种数量特征 | 第39-40页 |
4.1.1 坡向对荩草、高羊茅高度的影响 | 第39页 |
4.1.2 坡向对荩草、高羊茅密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4.1.3 坡向对荩草、高羊茅盖度的影响 | 第40页 |
4.1.4 坡向对荩草、高羊茅生物量的影响 | 第40页 |
4.2 坡向与护坡植物群落特征及多样性 | 第40-42页 |
4.2.1 坡向对群落特征的影响 | 第40-41页 |
4.2.2 坡向对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4.3 坡向与护坡草坪质量 | 第42页 |
4.4 坡向与草坪护坡效果 | 第42-43页 |
第5章 小结与展望 | 第43-46页 |
5.1 小结 | 第43-44页 |
5.2 展望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致谢 | 第51-54页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