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2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政策背景 | 第11-12页 |
1.1.2 历史背景 | 第12页 |
1.1.3 社会背景 | 第12页 |
1.1.4 学术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界定 | 第13-16页 |
1.2.1 研究对象的确定 | 第13页 |
1.2.2 研究区域的选择 | 第13-15页 |
1.2.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6页 |
1.3 研究目的与价值 | 第16-18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3.2 研究价值 | 第16-18页 |
1.4 文献研究综述 | 第18-24页 |
1.4.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8-20页 |
1.4.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20-23页 |
1.4.3 关于韩城地区传统村落研究现状 | 第23页 |
1.4.4 综合评述 | 第23-24页 |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24-27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5.3 研究框架 | 第26-27页 |
2 韩城地区传统村落的空废化现象 | 第27-51页 |
2.1 韩城地区概况 | 第27-29页 |
2.1.1 自然环境 | 第27页 |
2.1.2 历史与人文 | 第27-28页 |
2.1.3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 第28-29页 |
2.2 韩城地区传统村落遗存及空废化现象实况调查 | 第29-47页 |
2.2.1 传统村落遗存现状 | 第29-33页 |
2.2.2 空废化传统村落遗存分布与调查点明细 | 第33-34页 |
2.2.3 调查村落选取及数据获取 | 第34-41页 |
2.2.4 村落现实状况的基础调查 | 第41-43页 |
2.2.5 传统村落空废实测调查分析 | 第43-45页 |
2.2.6 韩城地区传统村落空废现象分类 | 第45-47页 |
2.3 韩城地区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内容现状 | 第47-48页 |
2.4 问题提出 | 第48-51页 |
3 韩城地区传统村落空废现象解析 | 第51-69页 |
3.1 当代韩城地区传统村落发展演变的社会背景 | 第51-53页 |
3.1.1 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迅猛发展 | 第51页 |
3.1.2 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乡村城镇化 | 第51页 |
3.1.3 新农村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网络 | 第51-52页 |
3.1.4 历史文化名村评选法制化 | 第52页 |
3.1.5 多部局联合发起传统村落调查 | 第52-53页 |
3.2 韩城地区传统村落空废演化类型 | 第53-54页 |
3.2.1 自然消亡型 | 第53-54页 |
3.2.2 外界影响型 | 第54页 |
3.3 韩城地区传统村落空废化的动态因素 | 第54-60页 |
3.3.1 影响村落变革的内部因素 | 第54-57页 |
3.3.2 影响村落变革的外部因素 | 第57-58页 |
3.3.3 内外因素作用下村落演变的外在表现 | 第58-59页 |
3.3.4 韩城地区传统村落面临的困境 | 第59-60页 |
3.4 传统村落空废化所带来的问题 | 第60-61页 |
3.5 传统村落空废化病理分析 | 第61-67页 |
3.5.1 自组织理论视角下的村落空废化病理分析 | 第61-64页 |
3.5.2 人居环境学理论视角下的村落空废化病理分析 | 第64-6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4 韩城地区空废化传统村落现实发展的潜质与内部需求 | 第69-85页 |
4.1 传统村落现实发展的潜质分析 | 第69-75页 |
4.1.1 人居环境构成 | 第69-74页 |
4.1.2 文化遗产构成 | 第74-75页 |
4.1.3 发展潜质分析 | 第75页 |
4.2 韩城地区空废化传统村落现实发展的内部需求 | 第75-82页 |
4.2.1 对传统村落认知的调查分析 | 第75-79页 |
4.2.2 对空废化传统村落旧宅基地意向的调查分析 | 第79-80页 |
4.2.3 基于居民感知的韩城地区空废化传统村落发展的内部需求 | 第80-8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82-85页 |
5 韩城地区空废化传统村落的适应性发展策略提出 | 第85-109页 |
5.1 韩城地区空废化传统村落适应性发展的目标框架 | 第85-93页 |
5.1.1 适应性释义 | 第85-86页 |
5.1.2 从不同层面来看传统村落空废化的不适应性 | 第86-92页 |
5.1.3 韩城地区空废化传统村落适应性发展目标 | 第92-93页 |
5.2 韩城地区空废化传统村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 第93-101页 |
5.2.1 自然环境保护 | 第94-95页 |
5.2.2 村落布局保护 | 第95-97页 |
5.2.3 建筑遗产保护 | 第97-100页 |
5.2.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第100-101页 |
5.3 韩城地区空废化传统村落开发策略 | 第101-103页 |
5.3.1 村落开发主体 | 第101页 |
5.3.2 村落开发内容 | 第101-102页 |
5.3.3 村落开发方式 | 第102-103页 |
5.4 韩城地区空废化传统村落外部空间整治策略 | 第103-105页 |
5.4.1 传统村落整治的意义 | 第104页 |
5.4.2 空废化传统村落的整治对策 | 第104-105页 |
5.5 韩城地区空废化传统村落自监管策略 | 第105-107页 |
5.5.1 管理体系 | 第105-106页 |
5.5.2 监督体系 | 第106-10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7-109页 |
6 结论 | 第109-113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109-110页 |
6.2 研究启示 | 第110页 |
6.3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10-111页 |
6.4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 第111-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20页 |
图表目录 | 第120-124页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第124-125页 |
致谢 | 第125-127页 |
附录 | 第127-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