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ASH的P2P视频分发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 | 第9-10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0-11页 |
2 DASH及P2P技术的相关研究 | 第11-21页 |
2.1 流媒体技术分析 | 第11页 |
2.2 MPEG-DASH技术研究 | 第11-14页 |
2.2.1 MPEG-DASH标准 | 第12页 |
2.2.2 媒体呈现文件(MPD) | 第12-13页 |
2.2.3 切片(segment) | 第13-14页 |
2.3 P2P技术研究 | 第14-17页 |
2.3.1 P2P的特点 | 第14页 |
2.3.2 P2P的网络结构 | 第14-17页 |
2.4 P2P视频分发模型的研究 | 第17-20页 |
2.4.1 单组播模型 | 第18页 |
2.4.2 多组播树模型 | 第18-19页 |
2.4.3 网状模型 | 第19-2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3 基于DASH的P2P视频模型的设计 | 第21-33页 |
3.1 概述 | 第21页 |
3.2 模型框架与通信关系 | 第21-23页 |
3.3 节点设计 | 第23-24页 |
3.4 缓存设计 | 第24-25页 |
3.5 数据调度机制 | 第25-26页 |
3.6 超级节点 | 第26-28页 |
3.6.1 超级节点的选择 | 第26-27页 |
3.6.2 资源检索服务 | 第27-28页 |
3.7 伙伴选择机制 | 第28-31页 |
3.7.1 缓存数据的时延参数 | 第28-29页 |
3.7.2 伙伴选择 | 第29-31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4 视频分发系统的实现 | 第33-55页 |
4.1 系统要素 | 第33-36页 |
4.1.1 报文的定义 | 第33-34页 |
4.1.2 关键数据结构 | 第34-35页 |
4.1.3 缓冲区管理 | 第35-36页 |
4.2 服务器端实现 | 第36-41页 |
4.2.1 内容准备 | 第37-38页 |
4.2.2 SP控制管理 | 第38-40页 |
4.2.3 新节点处理 | 第40-41页 |
4.3 超级节点实现 | 第41-45页 |
4.3.1 CP控制管理 | 第42-43页 |
4.3.2 资源发现算法 | 第43-45页 |
4.4 普通结点实现 | 第45-49页 |
4.4.1 伙伴选择算法 | 第46-47页 |
4.4.2 播控流程 | 第47-49页 |
4.5 调度算法 | 第49-54页 |
4.5.1 分片调度 | 第49-52页 |
4.5.2 码率切换算法 | 第52-5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5 系统性能分析 | 第55-63页 |
5.1 系统模型分析 | 第55-56页 |
5.2 仿真环境 | 第56-57页 |
5.3 性能分析 | 第57-63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63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相关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