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人民币汇率定价中心及类型 | 第16-23页 |
2.1 全国性汇率定价中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 第16-19页 |
2.1.1 参与主体 | 第16-17页 |
2.1.2 交易模式 | 第17页 |
2.1.3 交易时间和币种 | 第17-18页 |
2.1.4 交易产品 | 第18-19页 |
2.1.5 汇价形成 | 第19页 |
2.2 区域性汇率定价中心(昆明人民币/泰铢汇率定价中心) | 第19-21页 |
2.3 局部性(东兴)汇率定价中心 | 第21-23页 |
第三章 人民币/越南盾汇率定价中心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23-30页 |
3.1 人民币/越南盾汇率定价的发展历程 | 第23-24页 |
3.1.1 在1993年之前,“地摊银行”主导汇率定价 | 第23页 |
3.1.2 从1993年到2014年,商行以“地摊银行”报价为基础制定汇价 | 第23页 |
3.1.3 自2014年至今,东兴汇率定价中心各会员行实行轮值报价 | 第23-24页 |
3.2 人民币/越南盾汇率东兴定价中心的发展现状 | 第24-30页 |
3.2.1 中越边境贸易交易规模较快增长 | 第24-25页 |
3.2.2 中越货币兑换市场信息更加透明 | 第25页 |
3.2.3 中越货币汇率定价减少了对“地摊银行”的依赖 | 第25-27页 |
3.2.4 人民币/越南盾在中越银行间的交易仅为即期交易 | 第27-28页 |
3.2.5 银行CNY/VDN汇率报价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主导地位突出 | 第28-30页 |
第四章 完善东兴定价中心的必要性、条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0-40页 |
4.1 完善优化的必要性 | 第30-33页 |
4.1.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 第30-32页 |
4.1.2 中越货币换汇市场发展的需要 | 第32页 |
4.1.3 中越两国较高的经济开放度迫切需求稳定的汇率 | 第32-33页 |
4.1.4 边贸银行和企业迫切希望实现“官方定价” | 第33页 |
4.2 完善优化的条件 | 第33-37页 |
4.2.1 区位条件 | 第33-34页 |
4.2.2 政策条件 | 第34-35页 |
4.2.3 东兴与越南边贸的发展 | 第35页 |
4.2.4 人民币/越南盾汇率报价机制的形成 | 第35-36页 |
4.2.5 人民币区域国际化的发展 | 第36-37页 |
4.3 存在的问题 | 第37-40页 |
4.3.1 定价主体不足 | 第38页 |
4.3.2 辐射范围小,局限于在东兴发展 | 第38页 |
4.3.3 交易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 第38页 |
4.3.4 定价依赖美元、汇率价格缺乏弹性 | 第38-39页 |
4.3.5 中越之间存在政治猜疑等问题 | 第39-40页 |
第五章 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越南盾汇率东兴定价中心的对策建议 | 第40-44页 |
5.1 将定价中心的定价方法推广到周边地区,吸纳其它银行参与报价 | 第40-41页 |
5.2 完善人民币/越南盾汇率交易模式 | 第41页 |
5.3 人民币兑越南盾汇率定价参考多因素 | 第41页 |
5.4 加强中越之间的合作与政治信任 | 第41-42页 |
5.5 在南宁设立人民币/越南盾的汇率定价中心 | 第42-43页 |
5.6 向全国性汇率定价中心的标准靠近 | 第43-44页 |
5.6.1 在汇率定价中引入做市商制度 | 第43页 |
5.6.2 提高货币当局的金融监管能力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