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野生稻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页 |
一、野生稻资源保护的价值及其在我国的濒危状况 | 第9-14页 |
(一) 野生稻资源保护的价值 | 第9-11页 |
1. 有利于开发水稻新品种 | 第9-10页 |
2. 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 第10页 |
3. 改良水稻品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第10-11页 |
4. 保护生物多样性 | 第11页 |
(二) 野生稻资源的濒危现状 | 第11-14页 |
1. 中国野生稻的种类及分布 | 第11-12页 |
2. 普通野生稻的濒危现状 | 第12-13页 |
3. 药用野生稻的濒危现状 | 第13-14页 |
4. 疣粒野生稻的濒危现状 | 第14页 |
二、我国野生稻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的现状及缺陷 | 第14-22页 |
(一) 野生稻资源保护的立法现状 | 第14-15页 |
(二) 野生稻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的缺陷 | 第15-22页 |
1. 缺乏专门立法 | 第15页 |
2. 对野生稻的保护级别较低 | 第15-16页 |
3. 遗传资源取得和惠益共享机制不完善 | 第16-17页 |
4. 对野生稻原生境保护不力 | 第17页 |
5. 法律责任不完善 | 第17-18页 |
6. 奖励制度可操作性不强 | 第18-19页 |
7. 野生稻资源保护没有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预算 | 第19页 |
8. 行政监督管理体制不完善 | 第19-22页 |
9. 缺乏野生稻保护补偿机制 | 第22页 |
三、野生稻资源保护的国外和国际立法及借鉴 | 第22-27页 |
(一) 美国 | 第22-23页 |
(二) 英国 | 第23-24页 |
(三) 印度 | 第24页 |
(四) 巴西 | 第24-25页 |
(五) 野生植物保护的国际公约 | 第25-26页 |
1.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 第25页 |
2. 《波恩准则》 | 第25-26页 |
(六) 国外野生植物保护法律制度的借鉴 | 第26-27页 |
1. 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 | 第26页 |
2. 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 | 第26页 |
3. 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 | 第26-27页 |
四、健全我国野生稻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的对策 | 第27-35页 |
(一) 制定《野生稻资源保护条例》 | 第27页 |
(二) 提高野生稻资源保护级别 | 第27-28页 |
(三) 建立健全野生稻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制度 | 第28-29页 |
1. 明确规定野生稻遗传资源的获取程序 | 第28页 |
2. 成立野生稻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主管部门 | 第28页 |
3. 野生稻资源惠益分享的方式 | 第28页 |
4. 建立野生稻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的监测机制 | 第28-29页 |
(四) 建立野生稻资源保护区 | 第29页 |
(五) 完善法律责任制度 | 第29-30页 |
1. 增加违法成本 | 第29-30页 |
2. 明确规定处罚的尺度 | 第30页 |
(六) 完善野生稻保护激励机制 | 第30-31页 |
(七) 建立完善的资金保障制度 | 第31-32页 |
1. 建立野生稻保护风险投资机制 | 第31页 |
2. 将野生稻资源保护纳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 | 第31-32页 |
(八) 完善行政管理体制 | 第32-33页 |
1. 建立统一的野生稻资源保护管理部门 | 第32页 |
2. 明确各部门监管职责 | 第32页 |
3. 加强行政监管力量 | 第32-33页 |
(九) 完善野生稻保护补偿机制 | 第33-34页 |
1. 建立保证金制度 | 第33页 |
2. 建立生态补偿基金制度 | 第33页 |
3. 增加补偿方式 | 第33-34页 |
(十) 建立健全野生稻种质资源库制度 | 第34-35页 |
1. 建立野生稻种质资源库 | 第34页 |
2. 建立野生稻种质资源共享信息库 | 第34-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作者在读研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