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多孔材料的概述 | 第11-12页 |
1.2 多孔金属材料的制备 | 第12-20页 |
1.2.1 固相粉末烧结法 | 第12-14页 |
1.2.2 熔体凝固法 | 第14-17页 |
1.2.3 金属沉积法 | 第17页 |
1.2.4 纳米多孔金属的制备 | 第17-20页 |
1.3 多孔钛的应用 | 第20-23页 |
1.3.1 生物医用材料 | 第20-21页 |
1.3.2 能量吸收 | 第21页 |
1.3.3 电极材料 | 第21-22页 |
1.3.4 过滤与分离 | 第22-23页 |
1.4 生物医用钛的表面改性 | 第23页 |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23-25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23-24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25-35页 |
2.1 研究路线 | 第25-26页 |
2.2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26-29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2.2.2 制备样品所用设备 | 第26-29页 |
2.2.3 处理样品仪器 | 第29页 |
2.3 分析测试方法 | 第29-35页 |
2.3.1 粉末粒度测试 | 第29-30页 |
2.3.2 密度测试 | 第30页 |
2.3.3 显微组织分析 | 第30-31页 |
2.3.4 透射电镜分析 | 第31页 |
2.3.5 X射线衍射 | 第31页 |
2.3.6 氮气吸附测试 | 第31-32页 |
2.3.7 压汞测试 | 第32页 |
2.3.8 纳米压痕测试 | 第32页 |
2.3.9 C-V曲线测试 | 第32-35页 |
第三章 微纳米多孔α-Ti制备工艺的研究 | 第35-53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Ti-Cu复合粉末的制备工艺 | 第35-39页 |
3.2.1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3.2.2 球磨时间对Ti_(30)Cu_(70)粉末粒度的影响 | 第36-38页 |
3.2.3 Ti-Cu复合粉末的形貌分析 | 第38-39页 |
3.2.4 Ti-Cu复合粉末的XRD分析 | 第39页 |
3.3 Ti_(30)Cu_(70)母合金的烧结工艺 | 第39-43页 |
3.3.1 Ti_(30)Cu_(70)母合金的制备 | 第40页 |
3.3.2 烧结温度对Ti_(30)Cu_(70)块体母合金致密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3 保温时间对Ti_(30)Cu_(70)块体母合金致密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4 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Ti_(30)Cu_(70)块体母合金物相的影响 | 第42-43页 |
3.4 微纳米多孔α-Ti的制备工艺 | 第43-51页 |
3.4.1 微纳米多孔α-Ti的制备 | 第43-44页 |
3.4.2 脱合金温度和保温时间对α-Ti中铜含量的影响 | 第44-47页 |
3.4.3 多孔样品结构特征研究 | 第47-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微纳米多孔α-Ti的微观结构与性能 | 第53-75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固态脱合金法制备微纳米多孔α-Ti的孔形成与粗化的动力学机制 | 第53-64页 |
4.2.1 微纳米多孔-Ti的形貌及物相分析 | 第53-57页 |
4.2.2 脱合金反应的转变过程及动力学研究 | 第57-61页 |
4.2.3 孔壁粗化动力学研究 | 第61-64页 |
4.3 微纳米多孔α-Ti的孔径分布及比表面积分析 | 第64-68页 |
4.4 Ti-Cu合金的组分对固相脱合金的影响 | 第68-71页 |
4.4.1 不同组分Ti-Cu合金的制备和脱合金化 | 第68页 |
4.4.2 Ti-Cu母合金的致密度及物相分析 | 第68-69页 |
4.4.3 不同组分Ti-Cu母合金制备微纳米多孔α-Ti的形貌及物相分析 | 第69-71页 |
4.5 微纳米多孔α-Ti的力学性能分析 | 第71-73页 |
4.5.1 孔隙率对微纳米多孔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71-72页 |
4.5.2 孔壁大小对微纳米多孔α-Ti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72-7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五章 微纳米多孔钛在电极与生物领域的应用研究 | 第75-91页 |
5.1 三维微纳米多孔α-Ti在电极方面的应用研究 | 第75-79页 |
5.1.1 多孔Ti/MnO_2电极的制备 | 第75页 |
5.1.2 多孔Ti/MnO_2电极的形貌分析 | 第75-77页 |
5.1.3 多孔Ti/MnO_2电极的物相分析 | 第77-78页 |
5.1.4 Ti/MnO_2电极循环伏安曲线分析 | 第78-79页 |
5.2 纯钛表面三维微纳米多孔化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 第79-90页 |
5.2.1 基体Ti的表面预处理 | 第80页 |
5.2.2 纯Ti表面三维微纳米多孔结构的制备及其在模拟体液中诱导磷灰石的形成 | 第80-81页 |
5.2.3 纯Ti表面镀Cu后的形貌分析和物相分析 | 第81-84页 |
5.2.4 表面微纳米多孔Ti的孔形貌和物相分析 | 第84-86页 |
5.2.5 表面三维多孔Ti管的形成机理 | 第86-88页 |
5.2.6 表面三维微纳米多孔钛的体外生物活性 | 第88-90页 |
5.3 本章小节 | 第90-9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1-93页 |
6.1 结论 | 第91-92页 |
6.2 展望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9页 |
致谢 | 第99-10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