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北京旧城四合院挂牌保护院落保护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第9页
        1.1.2 论文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的对象和主要内容第10-11页
        1.2.1 研究的对象第10-11页
        1.2.2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1页
    1.3 研究涉及概念第11-14页
        1.3.1 历史建筑第11-12页
        1.3.2 文物保护单位第12页
        1.3.3 建筑登录制度第12-13页
        1.3.4 动态保护第13-14页
        1.3.5 微循环保护与更新第14页
    1.4 国内相关研究第14-16页
        1.4.1 国内有关北京四合院的研究第14-15页
        1.4.2 国内历史建筑保护理论第15-16页
    1.5 国外研究现状第16页
        1.5.1 国外对北京四合院的相关研究第16页
        1.5.2 国外对历史建筑保护的研究第16页
    1.6 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总结第16-17页
    1.7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第17-19页
        1.7.1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7.2 研究框架第18-19页
第2章 北京四合院保护历程回顾及挂牌保护院落制度的作用第19-31页
    2.1 北京四合院保护与旧城保护的关系第19-20页
        2.1.1 旧城保护的内涵第19页
        2.1.2 四合院保护与旧城保护的关系第19-20页
    2.2 北京四合院保护历程概述第20-22页
        2.2.1 北京四合院发展变迁第20-21页
        2.2.2 北京四合院保护历程第21-22页
    2.3 挂牌保护院落保护的必要性第22-24页
        2.3.1 从评价标准角度比较第23页
        2.3.2 从内在价值角度第23-24页
    2.4 挂牌保护院落制度的作用第24-30页
        2.4.1 北京四合院现有的保护层级第24-29页
        2.4.2 挂牌保护院落制度所起的作用第29页
        2.4.3 挂牌保护院落保护对象第29-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北京四合院挂牌保护院落基础研究第31-60页
    3.1 挂牌保护院落历史研究第31-33页
    3.2 挂牌保护院落分布及规模研究第33-39页
        3.2.1 挂牌保护院落分布特征第33-37页
        3.2.2 挂牌保护院落规模研究第37-39页
    3.3 挂牌保护院落类型研究第39-47页
        3.3.1 使用形态分类研究第39-43页
        3.3.2 建筑风格类型研究第43-47页
    3.4 挂牌保护院落保存现状研究第47-57页
        3.4.1 挂牌保护院落现状总体评价第47-48页
        3.4.2 挂牌保护院落建筑单元保存状况第48-50页
        3.4.3 挂牌保护院落历史构件保存状况第50-57页
    3.5 挂牌保护院落现状问题及影响保护与更新的现实因素分析第57-59页
        3.5.1 挂牌保护院落现状问题第57-58页
        3.5.2 影响挂牌保护院落保护与更新的因素第58-59页
    3.6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4章 北京四合院挂牌保护院落保护模式比较与选择第60-77页
    4.1 挂牌保护院落保护模式需遵循的基本原则第60-61页
        4.1.1 有机发展原则第60页
        4.1.2 分类保护原则第60页
        4.1.3 保留遗产核心价值原则第60-61页
    4.2 当前北京四合院(非文保院落)历史建筑保护模式分析第61-70页
        4.2.1 以实施主体不同划分的保护模式第61-63页
        4.2.2 以保护程度不同划分的保护模式第63页
        4.2.3 以功能利用不同划分的保护模式第63-70页
    4.3 挂牌保护院落保护模式的选择第70-73页
        4.3.1 保护模式的比较第70-72页
        4.3.2 保护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第72-73页
    4.4 挂牌保护院落不同保护模式的适用范围第73-76页
        4.4.1 基于院落类型因素的分类第73-74页
        4.4.2 基于可利用价值的分类第74-75页
        4.4.3 基于院落产权属性的分类第75页
        4.4.4 不同保护模式的适用范围第75-76页
    4.5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5章 北京四合院挂牌保护院落保护措施研究第77-100页
    5.1 挂牌保护院落保护措施总体策略第77-79页
        5.1.1 动态保护策略第77页
        5.1.2 合理利用策略第77页
        5.1.3 历史建筑保护社会化经营策略第77-78页
        5.1.4 与纳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四合院在保护中加以区别第78-79页
    5.2 挂牌保护院落以原真性保护为前提有限度利用模式措施研究——以新文化街135号院为例第79-86页
        5.2.1 保护范围的明确及与已有保护区划的关系第79-80页
        5.2.2 院落内历史建筑的修缮第80-83页
        5.2.3 历史构件及院落历史遗存的保护第83-85页
        5.2.4 保护前提下的适度利用第85-86页
    5.3 挂牌保护院落功能延续模式措施研究——以东铁匠胡同8、11号院为例第86-92页
        5.3.1 整治并恢复院落环境第86-87页
        5.3.2 改善院落居住功能第87-92页
    5.4 挂牌保护院落功能置换模式措施研究第92-95页
        5.4.1 限制不利于保护的业态第92页
        5.4.2 引入对历史环境影响小的新业态第92-95页
    5.5 挂牌保护院落改造措施研究第95-98页
        5.5.1 院落内保护建筑和非保护建筑要区别对待第95页
        5.5.2 对建筑外部形态进行的改造第95-97页
        5.5.3 对建筑内部进行的改造第97-98页
    5.6 本章小结第98-100页
结论与展望第100-103页
    主要结论第100页
    展望第100-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7页
附录第107-139页
致谢第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低污染水中污染物的去除研究
下一篇:乐清市农村自建住房形式特征演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