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9-11页 |
1 引言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3.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3.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19页 |
1.5 创新及不足 | 第19-20页 |
2 寿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的理论分析 | 第20-26页 |
2.1 养老地产的内涵及特征 | 第20-21页 |
2.1.1 养老地产的内涵 | 第20页 |
2.1.2 养老地产的特征 | 第20-21页 |
2.2 寿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的特点 | 第21-22页 |
2.2.1 资金雄厚且具有稳定性 | 第21-22页 |
2.2.2 养老地产和寿险产品相结合 | 第22页 |
2.3 寿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的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2.3.1 社会管理理论 | 第22-24页 |
2.3.2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24-25页 |
2.3.3 外部经济理论 | 第25-26页 |
3 我国寿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的现状及问题 | 第26-43页 |
3.1 寿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的作用 | 第26-29页 |
3.1.1 寿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有利于寿险公司实现资产负债合理匹配 | 第26-27页 |
3.1.2 寿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能够对冲通货膨胀带给寿险资金的冲击 | 第27-28页 |
3.1.3 寿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能够推动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 | 第28-29页 |
3.2 我国寿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的现状 | 第29-32页 |
3.2.1 我国寿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的概况 | 第29页 |
3.2.2 我国寿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的投资模式 | 第29-31页 |
3.2.3 我国寿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的盈利模式 | 第31-32页 |
3.3 我国寿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的案例分析 | 第32-37页 |
3.3.1 泰康人寿—“泰康之家”养老社区 | 第32-34页 |
3.3.2 中国人寿—廊坊“国寿生态健康城” | 第34-35页 |
3.3.3 中国平安—桐乡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 | 第35-36页 |
3.3.4 合众人寿——优年养老社区 | 第36-37页 |
3.4 我国寿险资金投资养老地产存在的问题 | 第37-43页 |
3.4.1 外部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7-38页 |
3.4.2 市场需求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3.4.3 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40-43页 |
4 国外寿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的实践及启示 | 第43-49页 |
4.1 国外寿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的实践 | 第43-47页 |
4.1.1 美国——养老地产运营商+住房反向抵押+REITs | 第43-45页 |
4.1.2 日本——连锁养老机构+住宅养老 | 第45-46页 |
4.1.3 英国——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的养老地产 | 第46-47页 |
4.2 国外寿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的启示 | 第47-49页 |
4.2.1 经营方式灵活,加强与多机构合作 | 第47页 |
4.2.2 寿险资金投资养老地产离不开政策支持 | 第47-48页 |
4.2.3 设定寿险资金投资上限,注重风险控制 | 第48-49页 |
5 推进我国寿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发展的对策 | 第49-55页 |
5.1 政府应加强立法,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和监管政策 | 第49页 |
5.2 政府应制定和落实寿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的配套政策 | 第49页 |
5.3 各方要共同努力打破公众传统养老观念的束缚 | 第49-50页 |
5.4 寿险公司要扩大与专业机构的合作,弥补经验不足 | 第50页 |
5.5 寿险公司应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加强风险防范 | 第50-51页 |
5.6 寿险公司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 第51页 |
5.7 寿险公司要拓展投资模式,提高养老地产盈利能力 | 第51-53页 |
5.7.1 将养老地产与以房养老相结合 | 第51-52页 |
5.7.2 投资 REITs | 第52-53页 |
5.8 寿险公司要完善养老地产与寿险产品的结合方式,稳定客户基础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后记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