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十字会公信力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10页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1-14页 |
1.4.1 研究的主要思路 | 第11页 |
1.4.2 研究内容的重点 | 第11-12页 |
1.4.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2页 |
1.4.4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理论综述 | 第14-19页 |
2.1 国外有关红十字会运行管理的综述 | 第14-15页 |
2.2 国内有关红十字会运行管理的综述 | 第15-19页 |
第三章 中国红十字会公信力现状 | 第19-22页 |
3.1 中国红十字会简介 | 第19-20页 |
3.2 中国红十字会公信力下降的表现 | 第20-22页 |
第四章 中国红十字会公信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分析 | 第22-31页 |
4.1 法规制度方面 | 第22-24页 |
4.1.1 法律制度不健全 | 第22页 |
4.1.2 法律制度贯彻执行不力 | 第22页 |
4.1.3 缺乏他律规范约束 | 第22-23页 |
4.1.4 内部规章制度不完善 | 第23页 |
4.1.5 内部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 | 第23-24页 |
4.2 运行管理方面 | 第24-28页 |
4.2.1 理顺管理体制不彻底 | 第24页 |
4.2.2 组织定位不明确 | 第24-25页 |
4.2.3 红十字人道理念教育不够 | 第25-26页 |
4.2.4 对外宣传沟通能力不足 | 第26-27页 |
4.2.5 志愿服务工作不深入 | 第27-28页 |
4.3 人员素质方面 | 第28-30页 |
4.3.1 各级红十字会人员构成情况 | 第28页 |
4.3.2 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 第28-29页 |
4.3.3 人员培训教育较少 | 第29-30页 |
4.4 筹资工作方面 | 第30-31页 |
4.4.1 筹资工作的重要性 | 第30页 |
4.4.2 筹资工作现状 | 第30页 |
4.4.3 缺乏长效工作机制和专业人才 | 第30-31页 |
第五章 解决中国红十字会公信力问题的对策 | 第31-49页 |
5.1 完善法律法规等制度规范 | 第31-33页 |
5.1.1 贯彻会法标志法和政府意见 | 第31页 |
5.1.2 推进公益慈善法的立法工作 | 第31页 |
5.1.3 细化捐赠筹资合作方面的法规 | 第31-32页 |
5.1.4 建立信息披露制度 | 第32-33页 |
5.1.5 建立投诉制度 | 第33页 |
5.2 提高组织运行管理水平 | 第33-40页 |
5.2.1 提高建制规格理顺体制 | 第33-34页 |
5.2.2 重新划分管理层级结构 | 第34-36页 |
5.2.3 提升对外宣传沟通能力 | 第36-38页 |
5.2.4 积极使用新媒体新技术 | 第38-39页 |
5.2.5 深入开展红十字志愿服务 | 第39-40页 |
5.2.6 建立媒体志愿者队伍 | 第40页 |
5.3 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力度 | 第40-45页 |
5.3.1 从内部选拨各级红十字会负责人 | 第41-42页 |
5.3.2 加强人员激励工作 | 第42-43页 |
5.3.3 加大人员培训教育力度 | 第43-44页 |
5.3.4 引入团队工作理念 | 第44-45页 |
5.4 加强红十字会的筹资工作 | 第45-49页 |
5.4.1 制定红十字会筹资战略规划 | 第45-46页 |
5.4.2 建立专业筹资人才队伍 | 第46页 |
5.4.3 加强筹资预算与筹资成本核算 | 第46页 |
5.4.4 强化捐赠者关系管理 | 第46-47页 |
5.4.5 筹资工作风险防范 | 第47页 |
5.4.6 创新筹资工作渠道与手段 | 第47-49页 |
结束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