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2-30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光子准晶光纤 | 第13-21页 |
1.2.1 光子准晶体 | 第13-14页 |
1.2.2 光子准晶光纤 | 第14-20页 |
1.2.3 光子准晶光纤的制备方法 | 第20-21页 |
1.3 石英光纤微观机制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4 高非线性光纤的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1.5 双折射光纤的研究现状 | 第24-27页 |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30页 |
2 具有特殊色散特性的高非线性光子准晶光纤 | 第30-64页 |
2.1 引言 | 第30页 |
2.2 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30-38页 |
2.2.1 基本原理 | 第31-33页 |
2.2.2 边界条件 | 第33-36页 |
2.2.3 光子准晶光纤的数值简化模型 | 第36-38页 |
2.3 近零平坦色散石英基高非线性PQF | 第38-44页 |
2.3.1 光纤结构与及重要性能参数 | 第39-40页 |
2.3.2 结构参数影响 | 第40-42页 |
2.3.3 制作容差影响 | 第42-44页 |
2.4 As_2Se_3基双零色散点的高非线性PQF | 第44-52页 |
2.4.1 传统型结构PQF | 第45-46页 |
2.4.2 具有双零色散的As_2Se_3基高非线性PQF | 第46-52页 |
2.5 具有掺锗芯的As_2Se_3基双零色散点高非线性PQF | 第52-61页 |
2.5.1 光纤结构 | 第52-53页 |
2.5.2 结构参数的影响 | 第53-58页 |
2.5.3 掺锗芯的影响 | 第58-61页 |
2.6 小结 | 第61-64页 |
3 新型高双折射光子准晶光纤的研究 | 第64-86页 |
3.1 引言 | 第64-65页 |
3.2 带葡萄柚空气孔的高双折射ZBLAN PQF | 第65-71页 |
3.2.1 光纤结构 | 第65-66页 |
3.2.2 数值模拟与结果分析 | 第66-71页 |
3.3 芯区带四个小空气孔的高双折射PQF | 第71-78页 |
3.3.1 光纤结构 | 第71-72页 |
3.3.2 数值分析结果 | 第72-78页 |
3.4 具有高非线性特性的高双折射PQF | 第78-83页 |
3.4.1 结构基础 | 第79页 |
3.4.2 数值优化过程 | 第79-83页 |
3.5 小结 | 第83-86页 |
4 石英基光纤微观机制研究 | 第86-106页 |
4.1 引言 | 第86页 |
4.2 理论模型 | 第86-95页 |
4.2.1 原子间相互作用势理论 | 第87-89页 |
4.2.2 陈氏晶格反演获得原子间作用势 | 第89-90页 |
4.2.3 晶格振动的计算方法 | 第90-91页 |
4.2.4 光学性质 | 第91-93页 |
4.2.5 非晶SiO_2的结构 | 第93-95页 |
4.3 具有氧缺陷的非晶SiO_2的特性分析 | 第95-98页 |
4.3.1 具有氧缺陷的热力学性质 | 第95-97页 |
4.3.2 非晶SiO_2的力学性质 | 第97-98页 |
4.4 掺锗非晶SiO_2的特性 | 第98-104页 |
4.4.1 掺锗非晶SiO_2的结构特性 | 第99-100页 |
4.4.2 声子态密度与热力学性质 | 第100-102页 |
4.4.3 光学特性 | 第102-104页 |
4.5 小结 | 第104-106页 |
5 结束语 | 第106-110页 |
5.1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 | 第106-108页 |
5.2 下一步拟开展的研究工作 | 第108-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20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0-12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