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谧人文思想及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22页 |
一、研究背景、目标及意义 | 第9-12页 |
二、研究述评 | 第12-18页 |
三、“人文思想”概念诠释 | 第18-19页 |
四、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第19-22页 |
第一章 皇甫谧人文思想的内容 | 第22-35页 |
第一节 哲学思想 | 第22-25页 |
一、人本自然的唯物论 | 第22-23页 |
二、气乃万物的本体论 | 第23页 |
三、阴阳互转的矛盾论 | 第23-24页 |
四、尊重规律的认识论 | 第24-25页 |
五、朴素辩证的历史观 | 第25页 |
第二节 伦理思想 | 第25-28页 |
一、累征不就、济世惠民的义利观 | 第25-26页 |
二、蔑视权贵、居田论道的贫富观 | 第26-27页 |
三、流俗异趣、拒奢倡简的荣辱观 | 第27-28页 |
四、珍惜生命、直面死亡的生死观 | 第28页 |
第三节 为政思想 | 第28-31页 |
一、天下一统 | 第29页 |
二、主张仁政 | 第29页 |
三、清明政治 | 第29-30页 |
四、国以贤兴 | 第30-31页 |
五、正视女性 | 第31页 |
第四节 教育思想 | 第31-35页 |
一、重视教育理念的引导性 | 第31-32页 |
二、重视教育方法的合理性 | 第32页 |
三、重视教育主体的能动性 | 第32-33页 |
四、重视教育内容的时代性 | 第33-35页 |
第二章 皇甫谧人文思想的本质、特征及评价 | 第35-41页 |
第一节 皇甫谧人文思想的本质 | 第35-36页 |
一、以人之为人为逻辑起点 | 第35页 |
二、以聚焦人性为关键内核 | 第35-36页 |
三、以和谐人伦为终极归宿 | 第36页 |
第二节 皇甫谧人文思想的特征 | 第36-38页 |
一、体系性乃最基本特征 | 第36-37页 |
二、实践性乃最主要特征 | 第37页 |
三、创新性乃最关键特征 | 第37-38页 |
四、包容性乃最明显特征 | 第38页 |
第三节 皇甫谧人文思想的评价 | 第38-41页 |
一、现实的合理性 | 第38-40页 |
二、历史的局限性 | 第40-41页 |
第三章 皇甫谧人文思想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 第41-53页 |
第一节 思想教育价值 | 第41-47页 |
一、世界观教育价值 | 第41-42页 |
二、人生观教育价值 | 第42-46页 |
三、价值观教育价值 | 第46-47页 |
第二节 政治教育价值 | 第47-53页 |
一、国家观教育价值 | 第47-48页 |
二、执政为民教育价值 | 第48-49页 |
三、节俭廉政教育价值 | 第49-50页 |
四、人才培养教育价值 | 第50-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个人简介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