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家河矿软岩轨道大巷“O”型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变量注释表 | 第15-16页 |
1 绪论 | 第16-2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1.3 存在的问题与研究方法 | 第22-25页 |
2 蒋家河矿软岩轨道大巷围岩性质及松动圈测定 | 第25-35页 |
2.1 软岩轨道大巷围岩性质测定 | 第25-31页 |
2.2 软岩轨道大巷围岩松动圈测定 | 第31-3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3 深部软岩大巷围岩变形破坏机理及特征分析 | 第35-46页 |
3.1 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 | 第35-38页 |
3.2 软岩巷道变形规律及破坏特征 | 第38-40页 |
3.3 软岩巷道围岩大变形特征数值模拟分析 | 第40-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4 蒋家河矿深部软岩巷道“O”型支护技术研究 | 第46-57页 |
4.1 软岩巷道“O”型支护原理与技术关键 | 第46-48页 |
4.2 “O”型支护初次支护参数及让压空间确定 | 第48-52页 |
4.3 “O”型支护二次支护强度与支护时机的确定 | 第52-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5 工业性试验 | 第57-68页 |
5.1 巷道概况 | 第57-58页 |
5.2 支护方案及支护参数 | 第58-60页 |
5.3 “O”型支护施工工艺 | 第60-61页 |
5.4 支护效果评价 | 第61-6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6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作者简历 | 第75-7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