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论文

重庆山地丘陵区农村居民点分形特征及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摘要第7-11页
ABSTRACT第11-16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7-29页
    1.1 农村居民点分形特征研究第18-20页
        1.1.1 分形特征研究第18-19页
        1.1.2 分形维数计算方法第19-20页
    1.2 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变化研究第20-22页
    1.3 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影响因素研究第22-24页
    1.4 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研究第24-26页
    1.5 展望第26-29页
第2章 绪论第29-39页
    2.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29-32页
        2.1.1 选题背景第29-32页
        2.1.2 研究意义第32页
    2.2 研究目标第32-33页
    2.3 研究内容第33页
        2.3.1 重庆不同生态类型区农村居民点分形特征第33页
        2.3.2 重庆不同生态类型区农村居民点变化驱动力分析第33页
        2.3.3 重庆不同生态类型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研究第33页
    2.4 技术路线第33-34页
    2.5 研究区概况第34-36页
        2.5.1 研究区概况第34-36页
    2.6 基础数据准备第36-39页
        2.6.1 县域尺度基础数据第36-37页
        2.6.2 镇域基础数据第37-39页
第3章 重庆不同生态类型区农村居民点分形特征第39-85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9-42页
        3.1.1 研究思路第39-40页
        3.1.2 数据来源第40-41页
        3.1.3 研究方法第41页
        3.1.4 数据处理第41-42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2-81页
        3.2.1 农村居民点地形分布特征第42-57页
        3.2.2 农村居民点分维数值第57-62页
        3.2.3 农村交通分维数值第62-69页
        3.2.4 农村水系分维数值第69-74页
        3.2.5 高程对农村居民点分维数值的影响第74-77页
        3.2.6 坡度对农村居民点分维数值的影响第77-79页
        3.2.7 经济人口对农村居民点分维数值的影响第79-81页
    3.3 小结第81-85页
第4章 重庆不同生态类型区农村居民点变化驱动力分析第85-117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86-92页
        4.1.1 研究区概况第86页
        4.1.2 研究思路第86-87页
        4.1.3 数据来源第87-88页
        4.1.4 研究方法第88-90页
        4.1.5 数据处理第90-92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92-114页
        4.2.1 农村居民点基础数据分析第92-107页
        4.2.2 居民点综合变化驱动力分析第107-109页
        4.2.3 居民点增加驱动力分析第109-112页
        4.2.4 居民点减少驱动力分析第112-114页
    4.3 小结第114-117页
第5章 重庆不同生态类型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研究第117-141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117-124页
        5.1.1 研究思路第117-118页
        5.1.2 数据来源第118页
        5.1.3 研究方法第118-121页
        5.1.4 数据处理第121-124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124-139页
        5.2.1 居民点引力计算结果分析第124-126页
        5.2.2 居民点潜能测算及评价第126-133页
        5.2.3 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第133-139页
    5.3 小结第139-141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41-145页
    6.1 主要结论第141-143页
    6.2 创新点第143页
    6.3 不足之处第143-144页
    6.4 展望第144-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55页
致谢第155-15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157页

论文共1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庆市基本农田建设与效应评价研究
下一篇:“三生”功能协调下的重庆市乡村空间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