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穿孔液压冲击器的研究与设计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第一节 冲击的概念 | 第8页 |
第二节 冲击机械 | 第8-9页 |
第三节 液压冲击器的发展历程 | 第9-11页 |
第四节 地下穿孔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第五节 本文的研究意义与内容 | 第12-14页 |
一、液压冲击器的研究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12-13页 |
二、本文的研究基础 | 第13页 |
三、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地下穿孔液压冲击器的总体方案研究 | 第14-24页 |
第一节 地下穿孔液压冲击器结构类型的选择 | 第14-16页 |
一、结构类型的分类 | 第14页 |
二、三种结构类型的比较 | 第14-16页 |
三、结论 | 第16页 |
第二节 地下穿孔液压冲击器配流方式的确定 | 第16-20页 |
一、反馈关系的确定 | 第16-19页 |
二、配流阀的确定 | 第19-20页 |
第三节 地下穿孔液压冲击器的研究方法 | 第20-24页 |
一、液压冲击器的工作特点 | 第20-2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第三章 地下穿孔液压冲击器的理论研究 | 第24-47页 |
第一节 液压冲击器的工作原理 | 第24-29页 |
第二节 液压冲击器相关参数及其理论分析 | 第29-34页 |
一、压力和流量 | 第29-31页 |
二、活塞在油液中运动的粘性阻力分析 | 第31页 |
三、活塞运动的机械摩擦阻力 | 第31-32页 |
四、容积效率分析 | 第32页 |
五、冲击碰撞过程的影响 | 第32-34页 |
第三节 蓄能器与冲锤活塞最佳耦合理论研究 | 第34-39页 |
一、确定蓄能器容积变化量 | 第34-37页 |
二、蓄能器容积计算 | 第37-38页 |
三、蓄能器与冲击器的压力耦合 | 第38-39页 |
第四节 液压冲击器特性方程的建立 | 第39-47页 |
一、活塞在缸体内的受力分析 | 第39-44页 |
二、冲锤活塞的动力学微分方程 | 第44页 |
三、冲锤活塞的运动学微分方程 | 第44-45页 |
四、冲锤活塞的位移方程 | 第45页 |
五、冲击器工作性能参数的计算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地下穿孔液压冲击器的结构设计 | 第47-62页 |
第一节 液压冲击器结构设计要求 | 第47-50页 |
一、冲击器性能参数的确定 | 第47-48页 |
二、有关套阀的设计理论 | 第48-50页 |
第二节 液压冲击器主要零部件及装配结构设计 | 第50-62页 |
一、活塞的结构设计 | 第50-52页 |
二、套阀的结构设计 | 第52-55页 |
三、阀套的结构设计 | 第55-56页 |
四、壳体及后壳体设计 | 第56-59页 |
五、蓄能器的设计 | 第59页 |
六、冲击挤密钻头 | 第59-60页 |
七、前端密封结构 | 第60-61页 |
八、整机装配结构 | 第61-62页 |
第五章 地下穿孔液压冲击器的动态仿真研究 | 第62-80页 |
第一节 动态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62-65页 |
一、液压冲击器的设计结构 | 第62-63页 |
二、仿真电算差分方程的基本原理 | 第63-64页 |
三、偏微分方程初始条件的确定 | 第64-65页 |
第二节 仿真程序的编制与功能简介 | 第65-70页 |
一、VB6.0 平台下仿真电算程序设计 | 第65-69页 |
二、主程序功能模块介绍 | 第69-70页 |
第三节 液压冲击器编程仿真结果分析 | 第70-76页 |
一、特性曲线分析 | 第71-72页 |
二、活塞行程对冲击器性能的影响 | 第72-73页 |
三、活塞质量对冲击器性能的影响 | 第73-74页 |
四、缓冲制动行程的变化对冲击器性能的影响 | 第74-76页 |
第四节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液压冲击器动态仿真分析 | 第76-80页 |
一、建立液压冲击器三维实体模型 | 第77-78页 |
二、设定虚拟样机各零部件间的约束关系 | 第78页 |
三、基于虚拟样机技术进行动态仿真及考察的内容 | 第78-8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3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80-81页 |
第二节 对本课题今后工作的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87-88页 |
论文摘要(中文) | 第88-93页 |
论文摘要(英文) | 第93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