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1.2 论文的结构及安排 | 第12-14页 |
第2章 隐身通信系统的模型分析 | 第14-21页 |
2.1 隐身通信系统的通信模型 | 第14-15页 |
2.2 隐身通信系统的表征参量分析 | 第15-17页 |
2.2.1 通信性能的表征参量分析 | 第15-16页 |
2.2.2 隐身性能的表征参量分析 | 第16-17页 |
2.3 隐身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 | 第17-20页 |
2.3.1 Turbo码技术 | 第17-20页 |
2.3.2 跳频技术 | 第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Turbo技术 | 第21-31页 |
3.1 Turbo码的编译码结构 | 第21-23页 |
3.2 Turbo码的性能表征参量对隐身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23-28页 |
3.2.1 Turbo码的性能表征参量对通信性能的影响 | 第23-26页 |
3.2.2 Turbo码的性能表征参量对隐身性能的影响 | 第26-28页 |
3.3 Turbo码的性能影响因素与其表征参量的之间关系 | 第28-3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跳频技术 | 第31-49页 |
4.1 跳频技术的结构 | 第31-32页 |
4.2 跳频技术的性能影响因素 | 第32-34页 |
4.3 跳频技术的性能影响因素与隐身通信系统性能的分析 | 第34-48页 |
4.3.1 跳频技术的性能影响因素对通信性能的影响 | 第34-45页 |
4.3.2 跳频技术的性能影响因素对隐身性能的分析 | 第45-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隐身通信系统发射机中关键技术的实现 | 第49-57页 |
5.1 Turbo码编码器的FPGA实现 | 第50-55页 |
5.1.1 交织器模 | 第50-51页 |
5.1.2 RSC分量编码器模块 | 第51-52页 |
5.1.3 速率匹配模块 | 第52-53页 |
5.1.4 Turbo码编码器的整体设计 | 第53-55页 |
5.2 发射机中频率合成器的实现 | 第55-5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8页 |
6.1 总结 | 第57页 |
6.2 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