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13页 |
第2章 综述 | 第13-20页 |
2.1 DWI成像原理 | 第14-15页 |
2.2 DWI及ADC值的测量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 | 第15-19页 |
2.2.1 评估FIGO分期 | 第16页 |
2.2.2 评估子宫肌层浸润深度 | 第16-17页 |
2.2.3 评估宫颈间质浸润 | 第17页 |
2.2.4 评估淋巴结转移 | 第17-18页 |
2.2.5 ADC值预测组织的良、恶性以及肿瘤组织学分级 | 第18页 |
2.2.6 ADC值评估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 | 第18-19页 |
2.3 ADC值直方图概述 | 第19-20页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0-24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3.2 扫描仪器与方法 | 第20-21页 |
3.3 MR图像及数据分析 | 第21-23页 |
3.4 统计学分析 | 第23-24页 |
第4章 结果 | 第24-32页 |
4.1 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 第24页 |
4.2 病例组不同病理组织学特征的ADC值直方图参数 | 第24-29页 |
4.2.1 病例组不同病理类型和组织学分级的ADC值直方图参数 | 第24-27页 |
4.2.2 病例组不同肌层浸润深度及宫颈间质浸润的ADC值直方图参数 | 第27-29页 |
4.3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ADC值直方图参数 | 第29-32页 |
第5章 讨论 | 第32-37页 |
5.1 ADC值直方图评估子宫内膜癌不同病理组织学特征 | 第32-34页 |
5.1.1 ADC值直方图评估肿瘤的病理类型及组织学分级 | 第33-34页 |
5.1.2 ADC值直方图评估肿瘤肌层浸润的深度 | 第34页 |
5.1.3 ADC值直方图评估肿瘤宫颈间质浸润 | 第34页 |
5.2 ADC值直方图鉴别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子宫内膜 | 第34-35页 |
5.3 不足之处 | 第35-37页 |
第6章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7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