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词一览表 | 第15-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36页 |
1 HEV病原学特点 | 第16-20页 |
1.1 HEV分子形态学特点及理化特征 | 第16-17页 |
1.2 HEV的分类 | 第17页 |
1.3 HEV的基因组及病毒蛋白 | 第17-20页 |
1.4 HEV的生命周期和基因组复制 | 第20页 |
2 HEV流行病学特点及传播途径 | 第20-23页 |
2.1 HEV流行病学特点 | 第20-22页 |
2.2 HEV传播途径 | 第22-23页 |
3 HEV感染引发肝外症状表现 | 第23-29页 |
3.1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 第24-27页 |
3.2 肾脏疾病 | 第27页 |
3.3 骨骼肌相关功能障碍 | 第27-28页 |
3.4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 第28页 |
3.5 急性胰腺炎 | 第28页 |
3.6 其他肝外症状 | 第28-29页 |
4 血脑屏障 | 第29-32页 |
4.1 血脑屏障结构中的细胞成分 | 第30-32页 |
4.2 血脑屏障结构中的非细胞成分 | 第32页 |
4.3 物质穿过血脑屏障的转运通路 | 第32页 |
5 细胞对病毒的胞吞途径及相关抑制因素 | 第32-35页 |
5.1 病毒进入细胞的内吞途径 | 第33页 |
5.2 细胞内吞途径的抑制因素 | 第33-35页 |
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35-36页 |
第二章 HEV感染对长爪沙鼠脑和脊髓病理损伤作用的观察 | 第36-52页 |
前言 | 第36-37页 |
试验一 猪源HEV感染长爪沙鼠脑和脊髓组织中HEV RNA及血清HEV抗原检测 | 第37-4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40页 |
1.1 材料 | 第37-38页 |
1.2 方法 | 第38-40页 |
2 结果 | 第40-41页 |
2.1 沙鼠感染HEV后脑和脊髓组织中HEV正链及负链RNA巢式PCR检测结果 | 第40-41页 |
2.2 Real-time qPCR标准曲线制作 | 第41页 |
2.3 沙鼠脑和脊髓组织中HEV病毒载量测定和血清中HEVAg ELISA检测 | 第41页 |
3 讨论 | 第41-44页 |
试验二 HEV ORF2抗原在感染沙鼠脑和脊髓组织中免疫组织化学定位检测 | 第44-4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1.1 材料 | 第44页 |
1.2 方法 | 第44-46页 |
2 结果 | 第46页 |
2.1 HEV ORF2抗原在沙鼠脑组织中定位观察 | 第46页 |
2.2 HEV ORF2抗原在沙鼠脊髓组织中的定位观察 | 第46页 |
3 讨论 | 第46-48页 |
试验三 HEV感染对沙鼠脑和脊髓组织结构及超微结构病理损伤的观察 | 第48-5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1.1 材料 | 第48页 |
1.2 方法 | 第48-49页 |
2 结果 | 第49-50页 |
2.1 沙鼠脑和脊髓组织H.E染色观察 | 第49页 |
2.2 沙鼠脑和脊髓组织超微结构观察 | 第49-50页 |
3 讨论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三章 HEV感染对兔脑和脊髓组织病理损伤作用的观察 | 第52-60页 |
前言 | 第52页 |
试验一 感染HEV兔脑和脊髓组织中HEV RNA检测 | 第52-5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2-53页 |
1.1 材料 | 第52-53页 |
1.2 方法 | 第53页 |
2 结果 | 第53-54页 |
3 讨论 | 第54-56页 |
试验二 感染HEV兔脑和脊髓组织中HEV ORF2抗原定位检测及组织病理学观察 | 第56-5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6页 |
1.1 材料 | 第56页 |
1.2 方法 | 第56页 |
2 结果 | 第56-57页 |
2.1 HEV ORF2抗原在感染兔脑和脊髓组织中免疫组化定位检测 | 第56-57页 |
2.2 兔脑和脊髓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 | 第57页 |
3 讨论 | 第57-58页 |
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HEV对BBB结构及脑中线粒体凋亡通路和炎症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 第60-80页 |
前言 | 第60页 |
试验一 HEV对沙鼠脑和脊髓中血脑屏障结构的影响 | 第60-6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0-61页 |
1.1 材料 | 第60-61页 |
1.2 方法 | 第61页 |
2 结果 | 第61-65页 |
2.1 Claudin5在沙鼠脑和脊髓中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 第61-62页 |
2.2 Occludin在沙鼠脑和脊髓中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 第62页 |
2.3 ZO-1在沙鼠脑和脊髓中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 第62-63页 |
2.4 VE-Cadherin蛋白在沙鼠脑和脊髓中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 第63页 |
2.5 Laminin蛋白在沙鼠脑和脊髓中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 第63-64页 |
2.6 GFAP蛋白在沙鼠脑和脊髓中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 第64-65页 |
3 讨论 | 第65-67页 |
试验二 HEV感染对沙鼠脑组织中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67-7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7-69页 |
1.1 材料 | 第67页 |
1.2 方法 | 第67-69页 |
2 结果 | 第69-71页 |
2.1 感染HEV沙鼠脑组织中促凋亡蛋白BAX与抗凋亡蛋白Bcl-2的定量分析结果 | 第69-70页 |
2.2 感染HEV沙鼠脑组织中活化的Caspase 9蛋白定量检测结果 | 第70页 |
2.3 感染HEV沙鼠脑组织中活化的Caspase 3蛋白定量检测结果 | 第70-71页 |
3 讨论 | 第71-73页 |
试验三 HEV对沙鼠脑和脊髓炎症及损伤修复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73-7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3页 |
1.1 材料 | 第73页 |
1.2 方法 | 第73页 |
2 结果 | 第73-76页 |
2.1 Substance P在沙鼠脑和脊髓中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 第73-74页 |
2.2 IBA1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小胶质细胞在沙鼠脑和脊髓组织中的分布及定量检测 | 第74页 |
2.3 感染HEV沙鼠脑组织中TNF-α蛋白定量分析结果 | 第74-75页 |
2.4 感染HEV沙鼠脑组织中分泌型IL-1β蛋白定量分析结果 | 第75页 |
2.5 VIP在沙鼠脑和脊髓中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 第75-76页 |
2.6 免疫组化染色分析PCNA阳性细胞在沙鼠脑和脊髓组织中的分布及定量检测 | 第76页 |
3 讨论 | 第76-78页 |
小结 | 第78-80页 |
第五章 HEV对于血脑屏障结构损伤作用的体外实验 | 第80-101页 |
前言 | 第80页 |
试验一 HEV感染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试验 | 第80-8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0-82页 |
1.1 材料 | 第80-81页 |
1.2 方法 | 第81-82页 |
2 结果 | 第82-83页 |
2.1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HEV正链及负链RNA的RT-nPCR检测结果 | 第82页 |
2.2 细胞HEV ORF2蛋白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 第82-83页 |
3 讨论 | 第83-85页 |
试验二 HEV感染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胞吞作用通路观察 | 第85-90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85-86页 |
1.1 材料 | 第85页 |
1.2 方法 | 第85-86页 |
2 结果 | 第86-87页 |
2.1 Hypertonic sucrose、Nystatin、Methyl β-cyclodextrin和acetic acid与细胞共孵育接种HEV后细胞内HEV病毒载量测定结果 | 第86-87页 |
2.2 Transwell实验下室培养液中HEV病毒载量测定结果 | 第87页 |
3 讨论 | 第87-90页 |
试验三 HEV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 第90-9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0-91页 |
1.1 材料 | 第90页 |
1.2 方法 | 第90-91页 |
2 结果 | 第91-92页 |
2.1 ATP合成酶ATP5A1的western blot分析结果 | 第91页 |
2.2 NADPH oxidase 4的western blot分析结果 | 第91-92页 |
3 讨论 | 第92-94页 |
试验四 HEV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间连接结构的影响 | 第94-9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4-95页 |
1.1 材料 | 第94页 |
1.2 方法 | 第94-95页 |
2 结果 | 第95-98页 |
2.1 细胞样本中Claudin5蛋白表达的定量分析 | 第95页 |
2.2 细胞样本中Occludin蛋白表达的定量分析 | 第95-96页 |
2.3 细胞样本中ZO-1蛋白表达的定量分析 | 第96页 |
2.4 细胞样本中VE-cadherin蛋白表达的定量分析 | 第96-97页 |
2.5 细胞样本中Vimentin蛋白表达的定量分析 | 第97-98页 |
3 讨论 | 第98-99页 |
小结 | 第99-100页 |
附图 | 第100-101页 |
结论 | 第101-102页 |
本研究创新点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18页 |
图版与说明 | 第118-130页 |
致谢 | 第130-132页 |
作者简介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