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8-10页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一) 课程和教学研究 | 第10页 |
(二) 学生情况、认知、体验研究 | 第10页 |
(三) 人才培养研究 | 第10-11页 |
(四) 吉林省研究概述 | 第11-12页 |
三、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一)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 | 第14-17页 |
一、智慧旅游 | 第14页 |
二、旅游高等教育 | 第14-16页 |
(一) 高等教育的角度 | 第14-15页 |
(二) 旅游教育的角度 | 第15-16页 |
三、旅游专业和旅游相关专业 | 第16-17页 |
第三章 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人才需求状况 | 第17-28页 |
一、智慧景区人才 | 第17-21页 |
(一) 公众服务部 | 第17-19页 |
(二) 开放保障部 | 第19-20页 |
(三) 经营推广部 | 第20-21页 |
(四) 办公室 | 第21页 |
二、智慧饭店人才 | 第21-26页 |
(一) 前厅部 | 第22-23页 |
(二) 客房部 | 第23-24页 |
(三) 餐饮部 | 第24页 |
(四) 市场营销部 | 第24-25页 |
(五) 康体和娱乐部 | 第25页 |
(六) 办公室 | 第25-26页 |
三、智慧旅行社人才 | 第26-27页 |
四、智慧旅游管理人才 | 第27-28页 |
第四章 长春市旅游高等教育的现状 | 第28-43页 |
一、长春市旅游高等教育的概况 | 第28-31页 |
(一) 数量 | 第28页 |
(二) 地区分布 | 第28-29页 |
(三) 学历分布 | 第29-30页 |
(四) 性质分类 | 第30-31页 |
二、长春市旅游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 | 第31-35页 |
(一) 高职(专科)和本科层次的专业设置 | 第31-34页 |
(二) 硕士层次的专业设置 | 第34-35页 |
三、学生与教师 | 第35-40页 |
(一) 学生 | 第35-37页 |
(二) 教师 | 第37-40页 |
四、长春市旅游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 | 第40-43页 |
(一) 培养目标 | 第40-41页 |
(二) 课程体系 | 第41-43页 |
第五章 智慧旅游背景下长春市旅游高等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 第43-51页 |
一、教学和实训设施改革 | 第43-44页 |
二、专业改革 | 第44页 |
三、招生改革 | 第44-46页 |
四、教师改革 | 第46-47页 |
五、培养目标改革 | 第47-49页 |
(一) 人才性质 | 第47页 |
(二) 职业道德 | 第47-48页 |
(三) 服务细节意识 | 第48-49页 |
(四) 创新意识 | 第49页 |
六、课程体系改革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