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人口学论文--世界各国人口调查及其研究论文--中国人口论文--人口政策与制度论文

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人口政策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1.3 相关文献综述第13-17页
        1.3.1 关于“中等收入陷阱”内涵与特征的研究第13-14页
        1.3.2 关于“中等收入陷阱”形成原因的研究第14-15页
        1.3.3 关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战略选择与对策的研究第15-16页
        1.3.4 关于我国避免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研究第16-17页
    1.4 论文结构与主要内容第17-19页
第2章“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分析第19-30页
    2.1 相关概念第19-21页
        2.1.1 收入第19-20页
        2.1.2 收入差距第20页
        2.1.3 中等收入陷阱第20-21页
    2.2“中等收入陷阱”的基本特征第21-24页
        2.2.1 经济增速缓慢且波动性较大第21-22页
        2.2.2 贫富分化较为严重第22-23页
        2.2.3 人力资本积累不足第23页
        2.2.4 过度城市化第23页
        2.2.5 就业率下降第23-24页
    2.3“中等收入陷阱”的诱因第24-26页
        2.3.1 经济发展战略转换不及时第24页
        2.3.2 收入分配不合理第24-25页
        2.3.3 全要素生产率持续较低或波动下降第25页
        2.3.4 创新乏力第25-26页
        2.3.5 宏观政策与体制变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第26页
    2.4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经验第26-30页
        2.4.1 转变经济发展战略和模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第27页
        2.4.2 缩小收入差距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第27-28页
        2.4.3 重视创新发展和人力资本积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第28-29页
        2.4.4 加快体制改革促进实现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第29-30页
第3章“中等收入陷阱”与人口发展的关系第30-36页
    3.1 人力资本与“中等收入陷阱”第30-32页
        3.1.1 人力资本积累有利于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第30-31页
        3.1.2 人力资本积累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第31-32页
    3.2 人口年龄结构与“中等收入陷阱”第32-33页
        3.2.1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有利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第32-33页
        3.2.2 人口老龄化加深影响经济增长速度第33页
    3.3 人口流动与“中等收入陷阱”第33-36页
        3.3.1 适度快速城市化有利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第34页
        3.3.2 强化大城市的人口集聚功能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第34-36页
第4章 现行人口政策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障碍分析第36-45页
    4.1 生育政策第36-38页
        4.1.1 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对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带来挑战第37页
        4.1.2 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将影响经济增长动力第37-38页
    4.2 劳动力就业政策第38-39页
        4.2.1 劳动力市场分割加剧收入差距扩大风险第38-39页
        4.2.2 就业保障不健全加剧社会矛盾第39页
    4.3 人力资本投资第39-40页
        4.3.1 人力资本积累程度低影响创新能力第39-40页
        4.3.2 人力资本水平偏低影响劳动报酬和消费需求增长第40页
    4.4 城镇化战略第40-42页
        4.4.1 人口半城镇化不利于收入差距缩小第41-42页
        4.4.2 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优先发展导致效率损失第42页
    4.5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第42-45页
        4.5.1 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增加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第43页
        4.5.2 养老保险水平差异影响低收入者再分配第43-45页
第5章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人口政策方向第45-49页
    5.1 以改善人口结构为目标适时调整生育政策第45-46页
    5.2 以实现劳动力资源高效配置为目标调整就业政策第46页
    5.3 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促进人力资本投资第46-47页
    5.4 以大城市和城市群为主体推进新型城镇化第47页
    5.5 以促进公平为目标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第47-49页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国后(1949-1978)历史建筑保护价值及其评价体系研究--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
下一篇:风湿宁联合MTX对RA滑膜成纤维细胞Treg/Th17免疫平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