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杂网络的P2P搜索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课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3-15页 |
·学术机构研发 | 第13-14页 |
·P2P搜索算法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本文工作 | 第15页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P2P网络系统的搜索算法 | 第17-36页 |
·P2P搜索与传统搜索的比较 | 第17-18页 |
·P2P网络搜索的特性 | 第18-20页 |
·主要的评价标准 | 第20-22页 |
·平均查询跳数 | 第20页 |
·平均查询包数 | 第20-21页 |
·查询成功率 | 第21页 |
·系统可维护性 | 第21页 |
·鲁棒性 | 第21-22页 |
·结构化P2P搜索算法 | 第22-28页 |
·Chord | 第22-25页 |
·Pastry | 第25-27页 |
·Can | 第27-28页 |
·Tapestry | 第28页 |
·无结构P2P搜索算法 | 第28-34页 |
·Gnutella洪泛算法 | 第28-31页 |
·Iterative Deepening | 第31页 |
·Random Walk | 第31-32页 |
·Local-Indices | 第32-33页 |
·最大度搜索算法 | 第33-34页 |
·两类算法的对比 | 第34-35页 |
·结构化搜索算法的优缺点 | 第34页 |
·无结构搜索算法的优缺点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复杂网络的介绍 | 第36-48页 |
·复杂网络的历史 | 第36-37页 |
·复杂网络的特征参数 | 第37-42页 |
·平均路径长度与小世界效应 | 第37-38页 |
·聚类系数或群聚属性 | 第38页 |
·度与度分布 | 第38-40页 |
·顶点度相关性与网络异配性 | 第40-41页 |
·社团结构 | 第41-42页 |
·典型复杂网络模型 | 第42-47页 |
·随机网络 | 第42-43页 |
·小世界网络模型 | 第43-45页 |
·无标度网络模型 | 第45-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局域吸引度择优扩展模型 | 第48-58页 |
·BA模型扩展 | 第48-49页 |
·模型建立 | 第49页 |
·参数分析 | 第49-50页 |
·实验平台 | 第50-52页 |
·Setup和Go过程 | 第50-51页 |
·算法实现 | 第51-52页 |
·搜索半径r的确定 | 第52-53页 |
·模型的小世界性验证 | 第53-57页 |
·度的分布 | 第53-54页 |
·平均路径长度 | 第54-56页 |
·聚类系数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最大度节点优先渐进式搜索算法 | 第58-69页 |
·算法目标 | 第58-59页 |
·搜索过程 | 第59-61页 |
·数据结构 | 第61-64页 |
·节点维护的数据结构 | 第61-62页 |
·网络中消息包传输格式 | 第62-64页 |
·算法分析 | 第64页 |
·算法实现 | 第64-66页 |
·实验结果 | 第66-68页 |
·查询成功率 | 第66-67页 |
·平均查询包数 | 第67页 |
·平均查询跳数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