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条件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ST | 第5页 |
1 前言 | 第6-15页 |
1.1 论文的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6-12页 |
1.2.1 美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研究现状 | 第7-9页 |
1.2.2 国内页岩气勘探、开发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3 黔北页岩气勘探、开发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3页 |
1.4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3-15页 |
2 黔北区域地质概况 | 第15-23页 |
2.1 页岩形成与发育的构造地质背景 | 第15-16页 |
2.1.1 区域构造背景与区域地理位置 | 第15-16页 |
2.1.2 构造地质单元划分 | 第16页 |
2.2 地质构造演化及其构造特征 | 第16-20页 |
2.2.1 地质构造演化 | 第16-18页 |
2.2.2 地质构造特征与断裂特征 | 第18-20页 |
2.3 地层发育 | 第20-23页 |
2.3.1 地层分区 | 第20-21页 |
2.3.2 地层发育概况 | 第21-23页 |
3 黔北地区富有机质页岩沉积与分布 | 第23-39页 |
3.1 富有机质页岩沉积相 | 第23-29页 |
3.2 龙马溪组沉积相特征 | 第29-36页 |
3.2.1. 单井及剖面沉积相 | 第29-32页 |
3.2.2. 连井(剖面)沉积相分析 | 第32-36页 |
3.3. 沉积相平面展布 | 第36-39页 |
4 黔北地区富有机质页岩有机地球化学评价 | 第39-45页 |
4.1 富有机质页岩有机质类型 | 第39-40页 |
4.2 富有机质页岩有机质丰度 | 第40-41页 |
4.3 富有机质页岩有机质成熟度 | 第41-45页 |
5 黔北地区富有机质页岩储层特征 | 第45-57页 |
5.1 富有机质页岩岩石矿物学特征 | 第45-49页 |
5.2 储集空间 | 第49-54页 |
5.2.0. 无机孔隙和有机孔隙结构及其储集空间 | 第49-51页 |
5.2.1. 微观孔隙结构及其储集空间 | 第51-52页 |
5.2.2. 岩芯内部结构与宏观孔缝特征 | 第52-54页 |
5.3 富有机质页岩储集物性特征 | 第54-57页 |
6 黔北地区富有机质页岩含气量及含气结构 | 第57-72页 |
6.1 黔北地区富有机质页岩含气性 | 第57-60页 |
6.2 富有机质页岩等温吸附特征 | 第60-61页 |
6.3 富有机质页岩现场解吸含气量 | 第61-62页 |
6.3.1 页岩现场解吸含气量测量分析 | 第61页 |
6.3.2 富有机质页岩含气量变化特征 | 第61-62页 |
6.4 含气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62-72页 |
6.4.1 保存条件对含气性的影响 | 第62-65页 |
6.4.2 地球化学与物性对含气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65-72页 |
7 页岩气成藏条件规律研究 | 第72-76页 |
7.1 典型页岩气藏解剖 | 第72-73页 |
7.2 黔北地区页岩气富集条件 | 第73-76页 |
8 结论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录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