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概述 | 第12页 |
1.2 软土地基的概念 | 第12-14页 |
1.2.1 软土的成因及分布 | 第12-13页 |
1.2.2 软土地基的工程性质 | 第13-14页 |
1.2.3 软土地基的工程危害 | 第14页 |
1.3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 | 第14-16页 |
1.3.1 国外软土地基处理发展情况 | 第15页 |
1.3.2 国内软土地基处理的发展 | 第15-16页 |
1.3.3 软土地基处理中复合地基的发展 | 第16页 |
1.4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6-19页 |
1.4.1 松木桩在地基处理中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 第16-17页 |
1.4.2 松木桩加固软土地基的原理及优点 | 第17-18页 |
1.4.3 松木桩处理软土地基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2 试验方案设计 | 第20-28页 |
2.1 试验材料准备 | 第20-22页 |
2.1.1 典型淤泥质土的采集 | 第20页 |
2.1.2 松木桩加工制作 | 第20-21页 |
2.1.3 排水土工布的选择及工程特性 | 第21页 |
2.1.4 排水松木桩加工制作 | 第21-22页 |
2.2 试验土常规固结试验方案 | 第22页 |
2.3 室内模型试验装置 | 第22-25页 |
2.3.1 土槽尺寸 | 第23-24页 |
2.3.2 载荷及记录装置 | 第24-25页 |
2.4 室内模型试验方案 | 第25-26页 |
2.4.1 未加固地基固结、载荷模型试验方案 | 第25页 |
2.4.2 松木桩加固地基固结、载荷模型试验方案 | 第25-26页 |
2.4.3 排水松木桩加固地基固结、载荷模型试验方案 | 第26页 |
2.5 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26-28页 |
3 试样土的基本物理特性及固结特性试验 | 第28-34页 |
3.1 试验土样的物理性质 | 第28-29页 |
3.1.1 试样的密度及土粒比重 | 第28-29页 |
3.1.2 试样土含水率,液限、塑限测定 | 第29页 |
3.2 试验土样的固结试验 | 第29-34页 |
3.2.1 常规固结试验的试验结果 | 第30-33页 |
3.2.2 常规固结试验的试验结果分析 | 第33-34页 |
4 松木桩加固软土地基固结、载荷模型试验研究 | 第34-61页 |
4.1 未加固软土地基固结、载荷试验 | 第34-45页 |
4.1.1 未加固软土地基固结、载荷试验(最大固结压力 200k Pa) | 第34-41页 |
4.1.2 未加固软土地基固结、荷载试验(最大固结压力 100k Pa) | 第41-45页 |
4.2 松木桩加固软土地基固结、荷载试验 | 第45-53页 |
4.2.1 松木桩加固软土地基固结、荷载试验(桩长 15cm,最大固结压力 200k Pa) | 第45-49页 |
4.2.2 松木桩加固地基固结、荷载试验(桩长 8cm,最大固结压力200k Pa) | 第49-53页 |
4.3 排水松木桩加固软土地基固结、荷载试验 | 第53-61页 |
4.3.1 排水松木桩加固软土地基固结、荷载试验(桩长 15cm,最大固结压力 200k Pa) | 第53-57页 |
4.3.2 排水松木桩加固软土地基固结、荷载试验(桩长 8cm,最大固结压力 200k Pa) | 第57-61页 |
5 试验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61-81页 |
5.1 固结试验结果讨论 | 第61-69页 |
5.1.1 未加固地基固结试验结果分析 | 第61-63页 |
5.1.2 松木桩加固地基固结试验结果分析 | 第63-65页 |
5.1.3 排水松木桩加固地基固结试验结果分析 | 第65-67页 |
5.1.4 三类地基固结结果分析 | 第67-69页 |
5.2 荷载试验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69-75页 |
5.3 直剪试验对比分析 | 第75-78页 |
5.4 松木桩处理软土地基组成复合地基探讨 | 第78-80页 |
5.4.1 松木桩单桩承载力计算 | 第78-79页 |
5.4.2 桩身承载力容许值计算 | 第79页 |
5.4.3 松木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 第79-8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81-83页 |
6.1 总结 | 第81-82页 |
6.2 建议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