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2页 |
1.1 引言 | 第17页 |
1.2 光催化技术概述 | 第17-21页 |
1.2.1 光催化技术研究背景 | 第17-18页 |
1.2.2 光催化技术原理 | 第18-19页 |
1.2.3 光催化技术应用 | 第19-21页 |
1.3 铋系半导体光催化剂概述 | 第21-30页 |
1.3.1 铋系光催化剂的分类 | 第21-24页 |
1.3.2 铋系光催化剂的合成途径 | 第24-27页 |
1.3.3 提高铋系光催化剂的途径 | 第27-30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30-32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2-38页 |
2.1 实验所需材料及设备 | 第32-33页 |
2.1.1 实验主要化学试剂 | 第32页 |
2.1.2 实验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32-33页 |
2.2 实验工艺过程 | 第33-36页 |
2.2.1 β-Bi_2O_3纳米结构的合成工艺 | 第33-34页 |
2.2.2 BiOI纳米片及Bi_2S_3/BiOI复合纳米结构的合成工艺 | 第34页 |
2.2.3 Bi_4Ti_3O_(12)微米球的合成工艺 | 第34-36页 |
2.3 样品的结构及形貌表征 | 第36-37页 |
2.3.1 X射线衍射分析 (XRD) | 第36页 |
2.3.2 扫描电镜分析 (FESEM) | 第36页 |
2.3.3 透射电镜分析 (FETEM) | 第36页 |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XPS) | 第36页 |
2.3.5 热重、差热分析 (TG/DTA) | 第36页 |
2.3.6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UV-Vis) | 第36-37页 |
2.3.7 比表面积分析 (BET) | 第37页 |
2.4 样品的光催化性能检测 | 第37-38页 |
第三章 β-Bi_2O_3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38-48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8-39页 |
3.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 第38页 |
3.2.2 β-Bi_2O_3纳米结构的合成方法 | 第38页 |
3.2.3 样品的表征 | 第38页 |
3.2.4 样品的光催化实验 | 第38-39页 |
3.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39-47页 |
3.3.1 XRD分析 | 第39-40页 |
3.3.2 SEM分析 | 第40-41页 |
3.3.3 TEM分析 | 第41-42页 |
3.3.4 XPS分析 | 第42-43页 |
3.3.5 UV-Vis分析 | 第43-44页 |
3.3.6 光催化性能 | 第44-45页 |
3.3.7 光催化机理分析 | 第45-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BiOI纳米结构的制备、复合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48-60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8-49页 |
4.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 第48页 |
4.2.2 Bi_2S_3/BiOI复合纳米结构的合成方法 | 第48页 |
4.2.3 样品的表征 | 第48页 |
4.2.4 样品的光催化实验 | 第48-49页 |
4.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49-59页 |
4.3.1 XRD分析 | 第49-50页 |
4.3.2 SEM分析 | 第50-51页 |
4.3.3 TEM分析 | 第51-52页 |
4.3.4 XPS分析 | 第52-54页 |
4.3.5 UV-Vis分析 | 第54-55页 |
4.3.6 光催化性能 | 第55-57页 |
4.3.7 光催化机理分析 | 第57-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溶胶凝胶-喷雾干燥法制备Bi_4Ti_3O_(12)微米球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60-67页 |
5.1 引言 | 第60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60-61页 |
5.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 第60页 |
5.2.2 Bi_4Ti_3O_(12)微米球的合成方法 | 第60页 |
5.2.3 样品的表征 | 第60页 |
5.2.4 样品的光催化实验 | 第60-61页 |
5.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61-66页 |
5.3.1 DTA分析 | 第61-62页 |
5.3.2 XRD分析 | 第62-63页 |
5.3.3 SEM分析 | 第63-64页 |
5.3.4 UV-Vis | 第64-65页 |
5.3.5 光催化性能 | 第65-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7-68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