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关于评价方法的研究 | 第13-15页 |
1.2.2 关于经营能力的研究 | 第15-17页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7-21页 |
第二章 县级供电企业的特殊性与现有方法的不足分析 | 第21-42页 |
2.1 县级供电企业的经营特点分析 | 第21-26页 |
2.1.1 县级供电企业的主营业务与组织架构分析 | 第22-24页 |
2.1.2 县级供电企业的经营目标与社会责任分析 | 第24-26页 |
2.1.3 县级供电企业的资产管理模式分析 | 第26页 |
2.2 县级供电企业利润影响因素的特点分析 | 第26-35页 |
2.2.1 通过公式推导找出影响因素 | 第27-30页 |
2.2.2 基于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找出主要影响因素 | 第30-32页 |
2.2.3 县级供电企业的盈利模式分析 | 第32-33页 |
2.2.4 县级供电企业的经营杠杆效应分析 | 第33-35页 |
2.3 县级供电企业经营能力的特点分析 | 第35-37页 |
2.3.1 经营能力与经营成果的关系分析 | 第35-36页 |
2.3.2 县级供电企业经营能力的特点 | 第36-37页 |
2.4 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分析 | 第37-40页 |
2.4.1 评价框架无法区分社会责任的影响 | 第37-38页 |
2.4.2 缺少财务指标理论计算公式的现实操作方法 | 第38-40页 |
2.4.3 评价结果无法满足不同层级管理者的需求 | 第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章 县级供电企业经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2-55页 |
3.1 基于经营目标双重性构建评价框架并选择指标 | 第42-47页 |
3.1.1 社会责任对应的经营能力及评价指标 | 第43-45页 |
3.1.2 经济效益对应的经营能力及评价指标 | 第45-47页 |
3.2 资产营运能力评价指标中资产均值计量的研究 | 第47-51页 |
3.2.1 季节性企业资产均值的计算方法 | 第47-49页 |
3.2.2 不同分析目的下资产口径的选择 | 第49-51页 |
3.3 改进后的评价指标体系 | 第51-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不同层级评价对象的评价过程 | 第55-73页 |
4.1 单个企业经营能力的评价过程 | 第55-60页 |
4.1.1 评价标准的分类与选择 | 第55-57页 |
4.1.2 评价等级的划分与临界值的确定 | 第57-58页 |
4.1.3 评价单个企业经营能力的逻辑步骤 | 第58-60页 |
4.2 省经营能力的评价过程 | 第60-64页 |
4.2.1 省经营能力的构成分析 | 第60-61页 |
4.2.2 评价省经营能力的逻辑步骤 | 第61-64页 |
4.3 评价过程的EXCEL操作步骤 | 第64-72页 |
4.3.1 省平均水平评价的EXCEL操作步骤 | 第64-71页 |
4.3.2 其他EXCEL操作步骤 | 第71-7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评价方法的提炼与总结 | 第73-80页 |
5.1 评价方法的提炼 | 第73-74页 |
5.2 本文评价方法与现有评价方法的对比 | 第74-77页 |
5.3 评价方法的试用 | 第77-7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结论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附录1 县级供电企业相关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 | 第86-88页 |
附录2 访谈提纲 | 第88-90页 |
附录3 我国县级供电企业的管理模式 | 第90-92页 |
附录4 利润总额单因素敏感性分析详细结果 | 第92-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