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脑血管疾病论文--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论文

加味补阳还五汤配合现代康复对中风后疲劳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第12-20页
 一、中风后疲劳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9页
  (一) 中医研究第12-15页
   1. 历代典籍疲劳相关认识第12-13页
   2. 中风后疲劳病因病机第13页
   3. 中风后疲劳辨证施治第13-14页
   4. 中医药的抗疲劳研究第14-15页
  (二) 西医研究第15-19页
   1. 中风后疲劳定义第15-16页
   2. 中风后疲劳发病机制及发生机制第16-17页
   3. 中风后疲劳的评价第17页
   4. 中风后疲劳的现代医学治疗第17-19页
 二. 中风后疲劳研究趋势第19-20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20-30页
 第一节 研究方案第20-23页
  一、研究对象第20页
  二、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第20-21页
   (一) 诊断标准第20页
   (二) 纳入标准第20页
   (三) 排除标准第20-21页
  三、研究方法第21页
   (一) 样本量计算第21页
   (二) 病例分组第21页
   (三) 干预措施第21页
   (四) 观察指标第21页
  四、统计方法第21-23页
 第二节 研究结果第23-27页
  一、试验组与对照组基线比较第23-24页
   (一) 年龄、性别及病程的比较第23页
   (二) 中风类型及损伤部位的比较第23-24页
  二、疗效比较第24-25页
   (一) 治疗前后MBI评分的比较第24页
   (二) 治疗前后疲劳FSS及VAS评分的比较第24-25页
  三、血清炎性因子比较第25页
  四、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疲劳程度及生活质量指数相关性评价第25-26页
  五、安全性评价第26-27页
 第三节 讨论第27-30页
结语第30-31页
参考文献第31-35页
附录第35-42页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42-43页
致谢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临床路径的眩晕病分类综合治疗方案研究
下一篇:运脾利胆方治疗脾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