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概述 | 第7-9页 |
1.1.1 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发展 | 第7-8页 |
1.1.2 悬臂浇筑法的特点及施工步骤 | 第8-9页 |
1.2 参数敏感性分析的意义 | 第9-10页 |
1.3 参数敏感性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华阳特大桥有限元模拟与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13-43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3-17页 |
2.1.1 工程背景 | 第13页 |
2.1.2 结构主要尺寸及材料 | 第13-16页 |
2.1.3 施工步骤 | 第16-17页 |
2.2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17-22页 |
2.2.1 单元类型 | 第17-19页 |
2.2.2 材料参数 | 第19页 |
2.2.4 混凝土时间依存特性 | 第19-20页 |
2.2.5 施工阶段划分 | 第20页 |
2.2.6 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20-22页 |
2.3 不同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 第22-41页 |
2.3.1 混凝土容重的敏感性分析 | 第23-25页 |
2.3.2 弹性模量的敏感性分析 | 第25-27页 |
2.3.3 预应力的敏感性分析 | 第27-37页 |
2.3.4 施工荷载对线形的影响 | 第37-40页 |
2.3.5 混凝土收缩徐变对线形的影响 | 第40-4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华阳特大桥线形监测及预应力损失监测 | 第43-60页 |
3.1 线形监测 | 第43-50页 |
3.1.1 立模标高的确定 | 第43页 |
3.1.2 预拱度的设置 | 第43-44页 |
3.1.3 挂篮变形值的设置 | 第44-45页 |
3.1.4 线形观测点的布设 | 第45页 |
3.1.5 主梁线形监测方法 | 第45-46页 |
3.1.6 线形监测结果分析 | 第46-50页 |
3.2 预应力损失监测 | 第50-59页 |
3.2.1 监测原理及仪器介绍 | 第50-53页 |
3.2.2 仪器布设及监测方法 | 第53-54页 |
3.2.3 实测预应力损失与计算预应力损失对比 | 第54-5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悬浇施工期间参数变化对桥梁线形的影响 | 第60-70页 |
4.1 混凝土容重变化对施工的影响 | 第60-65页 |
4.1.1 悬臂两端梁段混凝土容重变化对标高的影响 | 第60-63页 |
4.1.2 梁段容重变化对后续工况的影响 | 第63-65页 |
4.2 预应力损失对施工的影响 | 第65-67页 |
4.2.1 控制应力对施工的影响 | 第65页 |
4.2.2 管道摩阻参数变化对施工的影响 | 第65-67页 |
4.3 施工期间实测预应力损失引起的标高变化 | 第67-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3页 |
5.1 结论 | 第70-71页 |
5.2 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