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1.2 化学堵水剂 | 第9-10页 |
1.3 聚丙烯酰胺类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1 交联剂的选择 | 第10-12页 |
1.3.2 功能单体的选择 | 第12-13页 |
1.4 复合堵水剂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1 聚合物/SiO_2复合型 | 第13-14页 |
1.4.2 聚合物/黏土矿物型 | 第14-15页 |
1.4.3 聚合物/Fe_3O_4复合型 | 第15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5-18页 |
第2章 共聚物的合成 | 第18-29页 |
2.1 概述 | 第1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18-20页 |
2.2.1 合成原理 | 第18页 |
2.2.2 主要仪器与药品 | 第18-19页 |
2.2.3 合成方法 | 第19页 |
2.2.4 测试及表征 | 第19-2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0-28页 |
2.3.1 不同合成条件对表观粘度的影响 | 第20-22页 |
2.3.2 正交试验 | 第22-23页 |
2.3.3 耐盐性比较 | 第23-24页 |
2.3.4 阳离子对表观粘度的影响 | 第24-25页 |
2.3.5 盐溶液对凝胶吸水率的影响 | 第25页 |
2.3.6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5-26页 |
2.3.7 热稳定性分析 | 第26-27页 |
2.3.8 分子量的测试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聚合物/MMT复合凝胶的合成及性能 | 第29-44页 |
3.1 概述 | 第2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9-32页 |
3.2.1 实验主要仪器及药品 | 第29页 |
3.2.2 合成方法 | 第29-30页 |
3.2.3 测试及表征 | 第30-3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2-42页 |
3.3.1 不同因素对成胶性能的影响 | 第32-34页 |
3.3.2 正交试验(吸水倍率) | 第34-35页 |
3.3.3 正交试验(成胶时间) | 第35-36页 |
3.3.4 不同阳离子对成胶性能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5 不同阳离子对吸水倍率的影响 | 第37页 |
3.3.6 温度对吸水性能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7 吸水膨胀及在原油中的脱水收缩性 | 第38-40页 |
3.3.8 共聚物/蒙脱土结构及性能分析 | 第40-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聚合物/SiO_2复合凝胶的制备及性能 | 第44-59页 |
4.1 概述 | 第4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4-46页 |
4.2.1 合成原理 | 第44页 |
4.2.2 实验主要仪器及药品 | 第44-45页 |
4.2.3 合成方法 | 第45页 |
4.2.4 测试及表征 | 第45-4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8页 |
4.3.1 聚合物/SiO_2溶液流变性分析 | 第46-48页 |
4.3.2 聚合物/SiO_2扫描电镜分析及元素分析 | 第48-49页 |
4.3.3 不同因素对吸水倍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4.3.4 正交试验 | 第50-51页 |
4.3.5 水环境中脱水性能 | 第51-52页 |
4.3.6 在煤油中脱水性能 | 第52-53页 |
4.3.7 在空气中脱水动力学分析 | 第53-55页 |
4.3.8 凝胶SEM分析 | 第55-56页 |
4.3.9 改性SiO_2结构及性能表征 | 第56-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凝胶应用性能评价 | 第59-63页 |
5.1 概述 | 第59页 |
5.2 实验主要仪器及药品 | 第59页 |
5.3 实验内容 | 第59-61页 |
5.3.1 实验步骤 | 第59-60页 |
5.3.2 岩心孔隙度测试 | 第60页 |
5.3.3 突破压力梯度测试 | 第60-61页 |
5.3.4 堵水率测试 | 第61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61-62页 |
5.4.1 岩心基本参数的测定 | 第61-62页 |
5.4.2 突破压力梯度的测定 | 第62页 |
5.4.3 岩心封堵性 | 第6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3-64页 |
6.1 结论 | 第63页 |
6.2 建议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