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建筑物与设备论文--防排水、防排水设备论文

高水位富水区深埋隧道排水孔布置探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衬砌外水压力的计算第10-11页
            1.2.1.1 国内水压力修正系数的取值问题第10-11页
            1.2.1.2 国外水压力修正系数的取值问题第11页
        1.2.2 水工无压隧洞排水孔布置研究第11-12页
        1.2.3 铁路隧道排水孔布置研究第12页
        1.2.4 公路隧道排水孔布置研究第12-13页
        1.2.5 排水孔的布置设计方法研究第13页
    1.3 研究内容第13-15页
第二章 渗流基本理论第15-24页
    2.1 地下水概念第15页
    2.2 渗流基本概念第15页
    2.3 渗流基本理论第15-20页
        2.3.1 达西定律第15-16页
        2.3.2 连续性方程第16-17页
        2.3.3 布西尼斯克微分方程第17-19页
        2.3.4 定解条件第19-20页
    2.4 渗流分析方法第20页
    2.5 对地下水潜水完整井流理论的分析第20-21页
    2.6 对基坑井点降水方法的分析第21-22页
    2.7 本章小结第22-24页
第三章 隧道排水孔单孔渗流研究第24-39页
    3.1 排水孔渗流分析基本假定第24-25页
    3.2 单孔降深、流量公式推导第25-27页
    3.3 实例分析第27-38页
        3.3.1 排水孔的环保流量第27-28页
        3.3.2 降深控制条件下排水孔渗流分析第28-30页
        3.3.3 流量控制条件下排水孔渗流分析第30-33页
            3.3.3.1 流量控制条件下结果分析第30-31页
            3.3.3.2 流量一定时影响半径、水位下降强度和降深与时间关系第31-32页
            3.3.2.3 允许渗流量对影响半径和水位下降强度的影响第32-33页
        3.3.4 含水层渗透系数K、给水度 μ 对排水孔渗流的影响第33-38页
            3.3.4.1 降深控制条件下渗透系数K、给水度 μ 对排水孔渗流的影响第33-35页
            3.3.4.2 流量控制条件下渗透系数K、给水度 μ 对排水孔渗流的影响第35-38页
    3.4 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排水孔群布置间距探讨第39-44页
    4.1 干扰排水孔群第39页
    4.2 叠加原理第39-40页
        4.2.1 不同间距对干扰孔群减压效果研究第39-40页
        4.2.2 控制点水位降深计算第40页
    4.3 排水孔群布置间距第40-42页
        4.3.1 不同 η 条件下排水孔群布置间距第41-42页
    4.4 结果分析第42-43页
    4.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第44-46页
    5.1 结论第44页
    5.2 展望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致谢第49-50页
作者简介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下一篇:周长和围长均为k的m限制边连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