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CAM软件的发展现状 | 第9-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 抛光机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1.4 CAD/CAM技术的发展 | 第15-16页 |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页 |
1.6 本论文所做的工作 | 第16页 |
1.7 本设计的预期结果 | 第16-17页 |
1.8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抛光机CAM软件需求分析 | 第18-27页 |
2.1 需求分析 | 第18-22页 |
2.1.1 抛光机CAM软件的需求分析 | 第18-19页 |
2.1.2 市场和可户需求描述 | 第19-21页 |
2.1.3 需求规格说明 | 第21-22页 |
2.2 抛光机CAM软件基本工艺 | 第22-24页 |
2.3 抛光机CAM软件电气系统方案 | 第24页 |
2.4 抛光机CAM软件算法介绍 | 第24-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CAM软件关键模块库的设计与开发 | 第27-36页 |
3.1 数控通用CAM软件模块框架 | 第27页 |
3.2 CAM软件各模块设计 | 第27-34页 |
3.2.1 DXF文件读取程序模块 | 第27-30页 |
3.2.2 刀具补偿程序模块 | 第30-31页 |
3.2.3 曲线插补及速度规划程序模块 | 第31-33页 |
3.2.4 G代码生成程序模块 | 第33-34页 |
3.3 基于通用库开发的CAM软件实例 | 第34-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抛光机CAM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 第36-49页 |
4.1 CAM软件的总体设计 | 第36-40页 |
4.1.1 软件设计原则 | 第36页 |
4.1.2 CAM软件总体设计方案 | 第36-38页 |
4.1.3 CAM软件的架构流程 | 第38-40页 |
4.2 CAM软件的实现过程 | 第40-45页 |
4.2.1 Introduction界面 | 第40-42页 |
4.2.2 Chart界面 | 第42-43页 |
4.2.3 CAD/G Code界面 | 第43-44页 |
4.2.4 G Code Support界面 | 第44页 |
4.2.5 G Code Template界面 | 第44-45页 |
4.2.6 DXF界面 | 第45页 |
4.3 开发语言的选型 | 第45-47页 |
4.4 CAM软件控制系统设计 | 第47-4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抛光机CAM软件的仿真测试 | 第49-59页 |
5.1 抛光机CAM软件测试概述 | 第49-50页 |
5.2 抛光机CAM软件测试方法 | 第50-51页 |
5.3 抛光机CAM软件测试结果分析 | 第51-58页 |
5.3.1 抛光机CAM软件产生G代码的过程 | 第51-54页 |
5.3.2 抛光机CAM软件完成对G代码仿真的过程 | 第54-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