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焊接、金属切割及金属粘接论文--各种金属材料和构件的焊接论文--金属材料的焊接论文

钢基体熔敷铜高频感应焊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9-19页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2 铜、钢异种金属焊接第10-14页
        1.2.1 铜、钢异种金属焊接第10-12页
        1.2.2 无槽弹带焊接第12-14页
    1.3 感应加热数值模拟的发展及应用现状第14-18页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内容第18-19页
2 感应加热有限元数学模型第19-29页
    2.1 感应加热第19-23页
        2.1.1 感应加热原理第19-20页
        2.1.2 集肤效应与透入深度第20-21页
        2.1.3 邻近效应与圆环效应第21-22页
        2.1.4 透入式加热和传导式加热第22页
        2.1.5 感应加热的优势第22-23页
    2.2 电磁场有限元数学模型第23-26页
        2.2.1 Maxwell方程第23-25页
        2.2.2 电磁场边界条件第25-26页
    2.3 温度场有限元数学模型第26-28页
        2.3.1 感应加热温度场数学模型第26-27页
        2.3.2 温度场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第27-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3 感应加热的ANSYS计算第29-37页
    3.1 ANSYS软件的简介第29页
    3.2 ANSYS软件分析第29-31页
        3.2.1 ANSYS的电磁分析第29-30页
        3.2.2 ANSYS的热分析第30页
        3.2.3 ANSYS的耦合分析第30-31页
    3.3 ANSYS感应加热计算模型的建立第31-36页
        3.3.1 研究模型第31-32页
        3.3.2 材料参数第32-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4 感应加热工况模拟第37-63页
    4.1 感应加热频率对感应加热效果的影响第37-45页
        4.1.1 参数选择第37页
        4.1.2 结果分析第37-45页
    4.2 感应加热线圈直径对加热效果的影响第45-49页
        4.2.1 参数选择第45页
        4.2.2 结果分析第45-49页
    4.3 感应加热线圈与工件间隙对加热效果的影响第49-56页
        4.3.1 参数选择第50页
        4.3.2 结果分析第50-56页
    4.4 感应加热线圈的高度对加热效果的影响第56-59页
        4.4.1 参数选择第56页
        4.4.2 结果分析第56-59页
    4.5 线圈加热位置对加热效果的影响第59-61页
    4.6 本章小结第61-63页
5 感应加热实验验证第63-71页
    5.1 实验设备第63-64页
    5.2 实验过程及结果对比第64-68页
        5.2.1 实验过程第64-65页
        5.2.2 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第65-68页
    5.3 力学性能第68-70页
    5.4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结论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8页
附录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D-LTE和LTE FDD系统间共存干扰研究
下一篇:全固态1.1μm与1.5μm拉曼激光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