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9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二、对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0-11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一章 南方金银花谣言事件的传播背景 | 第19-27页 |
第一节 事件回顾 | 第19-24页 |
一、事件背景 | 第19-21页 |
二、事件概况 | 第21-23页 |
三、事件发展现状 | 第23-24页 |
第二节 事件争议焦点 | 第24-27页 |
一、南方金银花是否是山银花? | 第24-25页 |
二、南方金银花是否上火? | 第25页 |
三、南方金银花事件是否是谣言? | 第25-26页 |
四、南方金银花更名是否是腐败的结果?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南方金银花谣言事件的传播特性 | 第27-36页 |
第一节 事件的基本特点分析 | 第27-30页 |
一、有事实根据,但存在不确定性 | 第27-28页 |
二、涉及明显的利益冲突 | 第28-29页 |
三、利用网络推手,通过网络渠道发布 | 第29-30页 |
第二节 从媒体的作为看南方金银花事件中的谣言生成 | 第30-36页 |
一、出于“澄清”目的的媒介议程设置 | 第30-34页 |
二、先入为主的“刻板成见”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南方金银花谣言事件的传播动因 | 第36-51页 |
第一节 科学知识的不确定性带来了风险 | 第36-41页 |
一、金银花本身存在模糊性 | 第36-39页 |
二、谣言命题真伪的易变性 | 第39-40页 |
三、公众与专家之间信息不对称 | 第40-41页 |
第二节 食药品的特殊性与应对能力的欠缺 | 第41-45页 |
一、食药问题的敏感性 | 第42-43页 |
二、行政部门应对舆情事件的能力欠缺 | 第43-45页 |
第三节 媒介环境的复杂多变性 | 第45-51页 |
—、大众媒介“双刃剑”效应客观上成为不实言论的传播渠道 | 第45-46页 |
二、媒介面临公信力危机,辟谣难度增加 | 第46-48页 |
三、网络推手的负面影响 | 第48-51页 |
第四章 对南方金银花谣言事件的传播反思:以新闻专业主义为视角 | 第51-65页 |
第一节 南方金银花事件传播中新闻专业主义的缺位 | 第51-57页 |
一、报道存在偏向性,价值判断有偏差 | 第51-54页 |
二、报道真实性模糊,信息核对不足 | 第54-56页 |
三、报道流于表面,缺乏深度挖掘 | 第56-57页 |
第二节 规避谣言传播:媒体如何应对具有“不确定性”的报道对象 | 第57-65页 |
一、立场中立,平衡报道 | 第58-60页 |
二、避免“碎片化”,完整报道 | 第60-62页 |
三、小心求证,科学报道 | 第62-65页 |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5页 |
附录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