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1.1 花的分类学地位 | 第11页 |
1.2 影响花发育的环境因素 | 第11页 |
1.3 花发育过程及调控基因 | 第11-12页 |
1.3.1 成花诱导 | 第12页 |
1.3.2 花的发端 | 第12页 |
1.3.3 花器官发育 | 第12页 |
1.4 调控花发育的MADS-box基因 | 第12-14页 |
1.5 花发育的ABC模型 | 第14-18页 |
1.5.1 经典ABC模型 | 第14页 |
1.5.2 D类和E类功能基因的发现 | 第14-15页 |
1.5.3 四因子模型 | 第15-16页 |
1.5.4 ABC模型在基部被子植物中的适用性 | 第16-18页 |
1.6 毛茛科植物花器官发育研究概况 | 第18-20页 |
1.6.1 毛茛科植物介绍 | 第18页 |
1.6.2 毛茛科花发育模型 | 第18-19页 |
1.6.3 毛茛科花发育基因研究现况 | 第19-20页 |
1.7 小花草玉梅介绍 | 第20页 |
1.8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小花草玉梅正常和变异植株亲缘关系鉴定 | 第21-28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3页 |
2.1.1 植株采集与保存 | 第21页 |
2.1.2 分子鉴定 | 第21-23页 |
2.1.2.1 基因组DNA提取 | 第21-22页 |
2.1.2.2 ITS和rbcL序列扩增及分析 | 第22-23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3-26页 |
2.2.1 基因组DNA提取 | 第23-24页 |
2.2.2 ITS2和rbcL序列扩增及分析 | 第24页 |
2.2.3 ITS2和rbcL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 | 第24-25页 |
2.2.4 小花草玉梅和草玉梅ITS2二级结构分析 | 第25-26页 |
2.3 讨论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小花草玉梅花器官形态观察及统计分析 | 第28-34页 |
3.1 方法 | 第28-29页 |
3.1.1 花器官形态观察 | 第28页 |
3.1.1.1 花整体形态观察 | 第28页 |
3.1.1.2 花被片气孔电镜观察 | 第28页 |
3.1.2 花器官统计分析 | 第28-29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2页 |
3.2.1 花器官形态观察 | 第29-31页 |
3.2.1.1 花整体形态观察 | 第29-30页 |
3.2.1.2 花被片气孔电镜观察 | 第30-31页 |
3.2.2 花器官统计分析 | 第31-32页 |
3.3 讨论 | 第32-34页 |
第四章 AP3-3 基因克隆及分析 | 第34-42页 |
4.1 方法 | 第34-35页 |
4.1.1 AP3-3 基因克隆 | 第34-35页 |
4.1.2 AP3-3 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5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5-39页 |
4.2.1 AP3-3 基因克隆 | 第35页 |
4.2.2 AP3-3 启动子插入序列分析 | 第35-36页 |
4.2.3 AP3-3 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36-37页 |
4.2.4 AP3-3 蛋白基本性质分析 | 第37-38页 |
4.2.5 AP3-3 蛋白二级和三维结构预测 | 第38-39页 |
4.3 讨论 | 第39-4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