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王阳明心学对我国现代高校道德教育方法的启示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绪论第10-17页
    一、选题背景第10页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15-16页
    五、核心概念诠释:道德的定义第16-17页
第一章 王阳明心学理论概述第17-29页
    第一节 王阳明心学思想形成过程第17-22页
        一、王阳明心学形成的历史背景第17-18页
        二、王阳明心学形成过程及理论渊源第18-22页
    第二节 王阳明心学思想的主要内容第22-27页
        一、“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的本体论第22-24页
        二、致良知的认识论第24-26页
        三、知行合一的伦理道德观第26-27页
    第三节 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局限性第27-29页
第二章 王阳明心学与现代高校德育理念的契合及现状与之的不一致第29-37页
    第一节 王阳明道德修养理论与现代道高校道德教育方法论的契合点第29-33页
        一、“我注六经”思想与现代高校德育重主体自觉观点之契合第29-30页
        二、重视向内“致良知”的思想与现代高校德育主体性原则之近似第30-32页
        三、“知行合一”观与现代高校德育实践环节为重思想之契合第32-33页
    第二节 我国当前道德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3-37页
        一、忽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第33-34页
        二、不重视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出发进行教育第34-35页
        三、不重视社会实践环节第35页
        四、教育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第35-37页
第三章 王阳明心学对现代高校道德教育方法的启示第37-54页
    第一节 “心即理”思想对现代高校道德教育方法的启示第37-40页
        一、引导大学生追求高尚道德品质第37-39页
        二、给予每位学生道德自觉的自信和信心第39-40页
    第二节 “致良知”思想对现代高校道德教育方法的启示第40-46页
        一、重视学生主体的地位和作用第40-42页
        二、引导学生提升其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和自律性第42-43页
        三、重视师生主体间互促互动过程第43-46页
    第三节 “知行合一”思想对现代高校道德教育方法的启示第46-54页
        一、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整体的道德建设活动第46-48页
        二、引导学生日常的道德实践第48-50页
        三、引导学生通过持续道德实践形成良好道德习惯第50-54页
结语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57-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湖南省产业转移承接问题研究
下一篇:无线通信基站的定位算法研究